「你如果愛我,就跟我分享。」國二女上當,將私密照傳給網友;心理師: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能否保護好自己

私密照被散布不是孩子的錯,父母的聆聽和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不批判、開放的態度能讓孩子願意與你分享任何事情,發生事情也能勇敢跟你求助。

資訊爆炸時代,如何幫助孩子避免私密照在網路上外流?

 

近幾年來,我在國中的教育現場中,開始處理到一些不同以往的事件。

例如︰

國二女孩把裸照傳給好幾名網友,認為只有沒有拍到臉就沒差。

國三幾位男孩轉傳某某同學的清涼照,造成當事人極大的痛苦。

當發生這些案件,學校依法通報性平案件,由社工和警察介入處理,學校也會進行輔導。而面對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情,身為大人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通訊科技的發達,網路的隱匿性及快速傳播的特性,讓性暴力的型態更趨多元。根據Web885網路諮詢熱線的統計,2021年到2022年數位性暴力相關諮詢案件從總案件數的4成提升到5成。

因此,非常榮幸能參與前天展翅協會舉辦的「成為正義第三者,拒絕數位性暴力」記者會,一同為防止兒少性剝削努力。

每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遭外流的性私密影像,都是對被害人的再一次剝削,遭轉傳的影像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上流傳,對被害人帶來永久的壓力與傷害。當性影像被散布時,第三人可以採取哪些行動呢?

1.制止散布行為或惡意言論

2.不點閱、不分享、不下載

3.呼籲大家拒看

4.檢舉影像和散布帳號
 

當你這麼做,就能防止數位性暴力的繼續蔓延,也可以減少對被害人的傷害。若第三者袖手旁觀,或是起鬨留言、求上車,只會助長暴力持續發生。

希望你我都能成為正義第三者,無論是支持安慰的一句話或是檢舉的一個小小舉動,都能發揮關鍵性的作用,並降低數位性暴力帶來的傷害,也才能進一步營造友善的社會環境,讓被害人安心求助。

 

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怎樣陪伴孩子、預防數位性暴力呢?
 

1.預防勝於治療

平常不只有問孩子功課,而是和孩子談談學校生活和他的朋友,例如問孩子「你都跟朋友玩些什麼?聊些什麼?」「IG、抖音上面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可以跟我分享嗎?」也可以邀請孩子帶朋友回家、認識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健康的人際關係。

和孩子談談愛情、身體界線、性,例如:分享你和另一半是怎麼認識的?怎麼決定走入家庭?談戀愛到結婚有哪些不同?當你們開始討論這些,你也有機會理解孩子對於愛情的想法和價值觀。

 

2.幫助孩子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如果男女朋友或網友希望自己能分享私密照,甚至有情緒勒索的言語像是:「你如果愛我,就會願意跟我分享。」孩子可以練習明確的說「不」,如果男女朋友或網友因此不開心,孩子可以把這句話改成:「你如果愛我,就會尊重我的意願。」

讓孩子知道分享影像的風險、學會說不,沒有人應該在壓力下分享影像。以及未經他人同意,絕不分享他人的照片。

 

3.父母開放、不批判的態度

不管事前或事後,開放的態度能讓孩子願意與你分享任何事情,發生事情也能勇敢跟你求助。

你可以決定要當孩子生活中的「軍師」還是「間諜」,當孩子願意信任你、和你分享,你就能成為孩子的「軍師」,為孩子出謀劃策;當孩子越不敢跟你說發生什麼事情,你就變成孩子的「間諜」,孩子怕被罵只想逃,只敢跟朋友說,反而風險越高。

 

若孩子遭受數位性暴力(例如私密照遭外流),第一時間你很可能會感到震驚、憤怒、不知所措,等你平靜下來之後,可以好好的陪伴孩子聊聊。因為私密照被散布不是孩子的錯,你的聆聽和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

 

展翅協會拍了八支關於防治數位性暴力的短片,非常適合親子、師生一同觀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SMQhhsbtSg-7aUcofgGV6tTYWpn3wgi

 

 

全文獲《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授權刊登

 

圖:shutterstock
數位編輯:陳宣雯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