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感到自己有用就能找到自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老話最近常常縈繞在家長們的嘴邊,原因是雖然知道小學階段的孩子實在不需要汲汲於學業成績,找到學習的方向與方式才是應該在意的重點。然而,不少高年級就開始犧牲假日補習的孩子們,臉上早已看不見學習應該有的光彩,令人擔憂!這樣的現象不僅無法幫助孩子找到自信,甚至很有可能失去了讓孩子自己真實感受自己能力的最佳時刻!
『發展式兒童藝術五段教學法』創辦人,同時也是「畫板上的教養課」作者許榮哲老師在書中提到一個概念:讓孩子們多元的學習、學很多很多的技巧,是為了成為「準備將來被人家使用的人」!而不是學了之後就立刻變得有用。我們如果希望讓孩子做一個有用的人,我們一定要記得這件事,就是讓他們現在就學會「使用自己」,讓自己變得有用!
曾任南投中興國中校長李枝桃校長在其著作『師道』中提過一句話:「一二流的學生教成一二流有什麼了不起?把不入流的學生教成一二流,那才是真本事!」這句話一直讓人印象深刻;有個章節裡描述一位名為阿翔的孩子,不喜歡唸書、偶爾因為小事情跟人家打架,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而枝桃校長靈機一動,請了一位曾經勇奪木工全國冠軍的金豐老師來帶領這批學生,沒想到在激將法的刺激之下,大夥兒不但順利完成工作獲得校長的喝采,並且因為受到肯定之下準備接受更大的工作挑戰!這一切改變只因為他們真心覺得自己能夠完成大任務,覺得自己很有用!
肯定自己的首要條件就是「用」
是「努力」讓自己變得有用,而非天生就有用,是這些年來我從幾位身邊的孩子觀察所得的現象!越是以事物的實踐來完成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就越能夠從過程之中找到被肯定的「用處」,而這些小小的用處就可以讓孩子獲得自信心。2014那一年小乖迷上了彩虹橡皮筋,初獲得完整材料的她想盡辦法找到編織的影片素材,然後整個人埋進彩虹世界裡!往往一個下午的時間,坐在書桌前就可以生產一堆五顏六色的作品;其中不乏許多辨識度相當高的卡通玩偶等。我見狀馬上立刻舉手訂購!
把鼻:這太可愛了吧~可以幫我做一條手環嗎?
小乖:當然可以啊!手環很簡單的~
把鼻:妳真的好厲害喔!光看影片就可以做那麼多喔?
小乖:因為真的不難做啊!你要不要試試看?
「鼓勵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相當重要
一條成本低廉的橡皮筋手環代表了一個八歲小女孩對於手作的感興趣,而一連串實踐、付諸行動之後的作品為她掙得了許多喝采與讚嘆;如果她不能從其中獲得樂趣與自信,那麼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其他方式更加有效?從那些一來一往的實踐中我們不僅僅可以得知孩子們願意在什麼地方花時間、也能夠得知他願意花多少時間與精神在這件事物上,「適時的鼓勵」將有助於延長時間!前提是鼓勵「努力過程」而非單純鼓勵「結果」。
基於這些經驗,我歸納出了幾個讓孩子感到有用的方式,供參考之: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特朗曾經追蹤過一組青少年長達十年的時間,結果發現會做家事的青少年,長大之後收入比別人多出 4 倍,顯現家長培養孩子做家事習慣的重要性。從簡單的家中勞務工作讓孩子自己覺得有用處,是在家中輕易建立自信心的基礎! 從這些研究與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我們真的可以明白,孩子的自信心並非只能從學業及興趣中來經營,許多一開始孩子們抗拒的小小挑戰,都能直接或間接引發對自己肯定的信心,過程中端賴家長們是否客觀的提供意見,以及給予孩子們都很需要的鼓勵與讚賞!
Photo By:photo-ac 數位編輯:黃小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