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很會讀書,這幾年校內的教師專業社群轉而思考:「武陵的孩子除了升學與競賽表現優異,課程上還可以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收穫?」校長林煥周與教師都期許,經過學校的課程薰陶,孩子在畢業之後,可以對社會有更大的貢獻。
訓練融貫思辨能力,9 科教師開發「埤塘學」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秉持著素養導向的課程精神,開發出強調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讓孩子具備思辨融貫以及自我探索的能力,因而誕生了獨樹一格的「埤塘學」,108 年度更以「千塘桃花源」方案獲得教育部教師教學卓越獎金質獎殊榮。
桃園號稱「千塘之鄉」,有非常多的埤塘,也是武陵高中師生每日生活的場域。高一校本課程的「埤塘學」一共邀集 9 個科目、將近 23 名教師,以探索扎根的方式,讓學生多元了解埤塘的歷史、地理及生物,進而思索人與埤塘間的共生共存關係。孩子有了初步的探索之後,進一步發揮融貫思辨的能力,走上街頭街訪,推廣埤塘之美,也繪製繪本,更加關懷自身周遭的環境。
↑武陵高中校長(前左 2)林煥周帶領教師群,榮獲教育部「全國教學卓越獎」金質獎的殊榮。
領先全國、唯一「探究與實作」課本面世
針對新課綱,武陵高中領先全國,寫出了唯一的「探究與實作」課本,並積極巡迴各校做典範轉移與教學,分享教師自製的教材。該門課橫跨物理、化學、生物、地科四科,探討全球氣候變遷的主題,因題材新穎、教材生動,被教育部選為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基地學校。
此外,校內提供 70 多門的多元選修課程,包括社會重要議題關懷、與大學銜接課程等。例如與臺大合辦大師講座,與交大合開 AIOT 物聯網課程等等。校長林煥周認為,武陵的孩子都很聰明、很會讀書,競賽方面都不是問題,因此課程的方向上,更希望引領孩子能夠從人文關懷精神出發,關心社會與環境,了解自己可以多負一點社會責任,發揮正向影響力,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