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打好基礎,銜接高中統合課程
在 108 課綱開始施行之前,建國國中就已落實生活科技課程,106 年更成為桃園市第一所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校內依據課綱的精神以及學生的程度,設計有脈絡的完整教案。例如,學生曾製作過木工音箱、木工玩具魯班鎖、凸輪玩具、太陽爐、手搖發電筒、機器人等等,透過實作了解生活中的科技產品及原理,運用科技工具解決問題。
這樣的生科課程,從訓練學生創意思考、繪製設計圖,以及基本工具的應用等,掌握住手工具的訓練與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機構跟結構概念後,再加入能源轉換成動力的體驗。九年級則朝向專題製作,透過電子元件或簡單的開發板,學習「電與控制」,以此銜接高中的學習。生科教師指出:「由於新課綱建議學生在高中時可以進行整合式專題,例如機器人專題,若國中基礎沒有打好,就無法銜接高中的課程。」
↑學生連年參加全國生活科技創作競賽屢獲佳績,展現學習成果。
從錯誤中學習,強化思辨與科技能力
透過科技中心的教學模組讓學生動手實作,進而探究原理,學生為了完成作業,必須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師則退居引導的角色,最後替學生做知識的統整與收斂。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一定會反覆遭遇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如此不斷的反芻、吸收應用、測試修正,最後完成作品。校長廖家春就認為,生科課程是希望學生先有自己的想法,再透過自己的雙手做出成品,解決生活上實際的問題。
廖家春進一步表示,未來強調的是素養,生活科技課程的引導,將可訓練孩子把腦海中的創意付諸實踐,並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多元發展的能力,未來孩子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才能展現天賦,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