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葉珍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的副教授) 女兒確定自己不適合勞動工作以後,轉戰明年公職考試,但有時候還是會去兼職賺零用錢。
歷史系畢業的她剛開始做行銷企劃有些吃力,尤其是做會議記錄時有很多專有名詞聽不懂,得不斷上網學習才能順利完成紀錄。
有一天她跟我分享上班時發生的事:「今天公司和業主開會時我在會場做紀錄。
業主問我的老闆說:每樣商品打九折比較吸引人還是買三千送三百比較吸引人,老闆忽然轉頭問我,妳覺得呢?」
我心頭一驚,在業主面前問兼差打工沒有專業背景的小妹不是找死嗎?
女兒繼續說:「我就說,我認為不同的行銷策略會吸引不同的客群。
買三千送三百吸引的是對這個商品還沒有忠誠度,純粹是看到折扣而被吸引的客群。
至於每樣商品九折的策略則是會吸引對這個品牌已經有忠誠度,專程等打折時一次大量購入的客群。
會議結束後,老闆說她對於我只不過是個臨時來做紀錄的小妹,卻能夠在專業術語滿場飛的場合,在業主虎視眈眈的評價公司到底有沒有能力賣他們的產品之下還能夠冷靜的分析、侃侃而談感到驚訝。老闆問我過去是接受過哪些訓練?」
一起聊天的兒子說:「我認為是媽媽讓我們握有說話權。」
從小我們和媽媽只要有意見不一樣或有衝突的時候,媽媽會讓我們有說話權。只要我們講得有道理,她就會同意我們的觀點,願意讓步。
即使我們講的沒有道理,她也從來不說你錯了,而是提出問題邀請我們進一步釐清。
長久以來我們已經習慣說服握有權力與資源的媽媽,因此在職場面對老闆或握有生殺大權的人不會腳軟,再加上媽媽常常提出問題挑戰我們的漏洞,因此我們很注意邏輯,很會分析,也很會為自己的論點辯護。」
在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勞動力的時代,要能夠比得過機器人的就是溝通與說服他人的能力了。
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從孩子小時候就要讓他有說話權。
讓孩子有說話的機會,除了能夠練口條以外,還能夠練邏輯、練自信。
要讓孩子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把口條練好,邏輯夠清楚又有自己,家長要忍住指導的慾望,願意以傾聽來鼓勵孩子用精準的話語說服握有權力與資源者。
如果孩子講得有道理,父母要願意放下面子與權威讓孩子贏,孩子才會對自己有自信。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