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 Masterpiece English Academy 教學長
南阿拉巴馬大學幼兒/兒童英語教育系 雙碩士
經常聽到家長或老師跟我說:「Teacher Grace你到底跟孩子說了什麼?為什麼我講了幾百次他都聽不進去,你跟他說一次他就變乖了?」
真正親自帶過小朋友的父母都知道,在似懂非懂的孩子面前始終維持理智、不動怒,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進入幼教業20年,我仔細回想,自己是否曾經因為孩子們的行為,讓我真正動怒過?答案是「沒有!」
接下來,你應該會想問:「你是怎麼辦到的?」
進入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大學,主修兒童英語教育的第一堂課,我的教授就告訴我們,「從這一刻起你們不可以再說『stupid』這個字了!作為老師,除了教育孩子之外,你們的行為更會是他們的學習的典範,擁有優雅的舉止,將是你們必備的特質!」這段話影響我很深,也是建立我之後面對孩子們原則的基礎–柔和而適當的保持威嚴。
而我,真的再也不說『stupid』這個字,教授告訴我們,當我們因為某人做了一件事而說他『stupid』,等於給孩子們以偏概全的觀念,如果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們模仿的指標,那麼,越是微小的細節越要注意。
我想要表達的是,「以身作則」在國外的幼教系統中,是這麼重要的一環,老師都需要如此,更何況是在孩子們心目中最崇高的父母,當你還沒特別教育他,但你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已經在為你的孩子塑形。假如大人們能夠充分認知到這一點,在孩子面前又怎麼能不優雅?
未來,希望透過我與孩子們互動的分享,讓父母們在教育的路上,更加輕鬆有方法。
上了小學之後,開始有了家庭作業,常常有媽媽告訴我,小孩知道要完成作業才能玩遊戲,就草草了事,字跡不端正,數學作業10題錯8題,總是要叫回來重寫,小孩又會反抗吵鬧,到底該怎麼辦呢?
孩子有表達意願的權力,大人有教他們正確規矩的義務,不是不准他們反抗,而是要使用正確的方式。每次孩子跳針時,重覆這樣的溝通方式,能讓他們漸漸從無理的跳針式反抗,變成可協調式的溝通。
學齡前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年齡,很多爸媽會在這時候訓練孩子,但往往一個不小心會讓這些要求變成孩子的負擔, 而開口打招呼乏味又有壓力,試著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來做這件事情,其實,只要掌握一個訣竅,那就是:把他該做得事情變成遊戲、變得有趣!
「以身作則」在國外的幼教系統中,是這麼重要的一環,老師都需要如此,更何況是在孩子們心目中最崇高的父母,當你還沒特別教育他,但你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已經在為你的孩子塑形。假如大人們能夠充分認知到這一點,在孩子面前又怎麼能不優雅?
許多父母在孩子兩歲半到三歲之間,會開始明顯感受到他們情緒的變化,這時期的孩子哄一哄也許還行,但漸漸長大後,有些情緒比較容易過不去的孩子,會越來越難搞,而這樣的狀況,又通常出現在聰明、學習表現良好的孩子。
沒有家長的支持配合,老師只能規範孩子在學校的時候保持不說謊、不偷東西,但是以孩子的聰明頭腦,不難發現可以在家做一套,在學校做一套,只怕孩子將來長大換了環境,依然會偷東西和說謊騙人。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