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觀看視角,常是大人的盲點。李宜蓁:注意親子間的「三高」症狀,長期下來是扼殺創造力、想像力的潛藏禍首

「三C」消除「三高」的目的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展開對話,最值得學習的,大灰寶總是用平等的態度、正向肯定的方式回應伊莉絲,這些都是大人可參考之處。

兒童ART賞析新妙方:繪本「三C」消除「三高」完整攻略    文/藝書樂讀See More Art 創辦人 李宜蓁

翻開繪本前幾頁,讀到小女孩伊莉絲一走進猶如羅浮宮的美術館,馬上注意到無盡頭的長廊和光滑的地板,就開懷奔跑玩樂,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讀到大灰寶與伊莉絲看畫時的對話,讓我想起自己帶幼兒參加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時的經驗。 

我們站在法國畫家莫內1895年的作品〈白睡蓮〉前,我介紹:「寶貝,這是大師的作品,英文叫做White Water Lilies」,女兒不假思索的問:「媽媽,白色在哪裡?」整幅作品波光粼粼的水面、日本橋、垂柳綠意盎然,她沒問,我還真沒注意到所謂的「白色」睡蓮呢?我被她問得無言以對,才發現孩子的觀看視角,常是大人的盲點。 

閱讀本書,其實不難看出作者用心良苦的呼籲,殷殷期盼大人同理且察覺到小小孩逛美術館會遇見的「三高」症狀之外,孩子的觀點也常是大人的破框點。這裡的「三高」,和導致疾病的因素類似,初期或許沒有明顯症狀,長期下來卻是扼殺「創造力」、「想像力」的潛藏禍首。 

「大灰寶,你看這幅畫!它也太大了吧!……甚至比我房間的牆壁還要大……」在國外的美術館,常見大尺寸的藝術展品,但對小小孩來說,這種視野「高」度卻製造出第一個與藝術的距離感。 

「明暗法,就是畫家運用光線和陰影的強烈對比,創造出……伊莉絲?你在聽嗎?」大人喜愛的知識傳遞不經意築出知識的「高」牆,也製造了孩子與藝術的第二個距離感。 

「伊莉絲!在美術館裡不可以嬉戲!」「但你剛剛說:『去美術館玩吧!』」這種朋友般平等的對話關係,在臺灣其實很稀罕。小小孩和大人導覽員之間存在身分階級的「高」低,而這是孩子永遠追不上的距離感。 

 

看大灰寶如何用「三C」消除「三高」! 

繪本一開始大灰寶開宗明義的表示,今天的「遊戲」是欣賞畫作。Art賞析是怎麼樣的「玩」法?追、趕、跑、跳、碰————通常是兒童動態的遊戲,其實和朋友天馬行空的聊天、一起編故事,也是孩子最常做的靜態遊戲呢。 

大灰寶是伊莉絲想像出來的觀畫「夥伴」(Companion),關係平等,沒有對話身分上的差異。牠還體諒伊莉絲體型嬌小,不時把她扛在肩上。或許,提供一副望遠鏡也不失為好方法。 

當伊莉絲表示蒙娜麗莎這幅畫「好小、好普通」,不懂達文西為什麼是偉大的畫家,大灰寶因為「同理」(Compassion)所以沒有批評,反而鼓勵她,「我想等你再長大一點,一定更懂得欣賞這幅畫。」 

從對話內容的「編排」(Composition),也看得出大灰寶的深思熟慮。每一次回應,都先滿足伊莉絲的好奇心。伊莉絲覺得〈梅杜莎之筏〉這幅畫好大,大灰寶就先說明畫的尺寸再帶入其他細節;討論〈有滑冰者與捕鳥陷阱的冬景〉這幅畫時,先詢問伊莉絲的感覺,再從季節切入說明……書中還有許多細節,都可以體會大灰寶在知識內容上的「點到為止」,而非「餵飽餵滿」。最值得學習的,大灰寶總是用平等的態度、正向肯定的方式回應伊莉絲,這些都是大人可參考之處。 

「三C」消除「三高」的目的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展開對話,這樣再怎麼難的經典畫作都可以有輕鬆的開場,枯燥沉重的知識也變得生動有趣了。作者在繪本中做了最好的示範。 

雖然繪本書名翻譯為《跟著大灰寶逛美術館》,但法文直譯Le musée d’Iris也可翻為《伊莉絲的美術館》。換句話說,這是孩子在夢中想出來的解套方法,更是他們心中最理想的觀賞體驗。 

那我們現在能做什麼呢?可以從理解孩子們對這些經典名畫的獨特觀察點開始,顛覆您過往的賞析體驗吧! 

 

內文圖檔

《跟著大灰寶逛美術館》

◾博客來:https://reurl.cc/gaNkON

◾誠品:https://reurl.cc/ble4MM

◾MOMO:https://reurl.cc/jvV8E1

 

《跟著大灰寶逛美術館》故事時間

2023/12/10 下午3:00-4:00 免費故事+手作時間

網路搶先報名送小禮物喔:https://forms.gle/CR171TYYakMSEup78

(報名人數、手作材料包、報到禮皆為限量,主辦單位保留修改、取消之權力。)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未來親子六星會員超回饋 立即加入

延伸閱讀

逛逛書店
逛逛書店
逛逛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