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先怎樣我的小孩才這樣!」》葉奕緯:當事情發生家長與孩子不要覺得被針對,老師要解決的不是人,而是問題

這樣也好,那樣也罷,我們都要先成為,孩子們的榜樣。這,才像樣。

有些家長,在關注自己兒女之餘,也很關心別人的孩子。

譬如說,當接到老師通知,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人際互動狀況時,可能會有如下的言語出現:「某某某怎麼樣怎麼樣,是他先怎樣我的小孩才這樣!」;又或是「某某某怎麼樣,雖然我的小孩子這樣但他也不能那樣!」;也可能是「老師你不能這樣,現在的時代不一樣了。」;更有機會是「老師你就是要那樣,不然小孩子不會聽你的啦!」

很多的這樣跟那樣,看似有與老師進行互動與溝通,但其實都是單向的接受與傳達。

對於既是導師又為人父的我,對於家長脫口而出的話語,大部分都是可以體會與尊重的。

「工作了忙碌了一天過後,回到家的應該是孩子貼心的問候與相處才是。教養了十幾年的小孩,怎麼可能會出現疊如山高的問題?老師也不過教了一兩年,怎麼會比我明白孩子的情況?」

這些os ,我懂。

不過我想積累了一段歲月的教職經歷後,導師總是能在不同的視角,協助與督促學生的言行舉止的。

在生養數目普遍不多的台灣,每個家長或許都只會體驗,一個或兩個小孩的青春風暴期。

而以自己為例,教了將近二十寒暑的我,對於管教國中生的經驗值,將近數百倍的風風雨雨,還是足以跟家長分享跟討論的。

「聚光燈效應」會讓孩子跟家長們,在面對負面事件時,容易產生被針對的錯覺。

可是對學校來說,不過就是「就事論事」罷了。

盡可能在問題發生之前給予提醒,盡可能在問題發生過後給予告誡。

「我們班上沒有問題學生,但我班上的學生一定都有各自的問題。」從第一屆帶至今日,我的理念仍然不變。

老師們要解決的不是人,而是問題;老師們要關注的不是問題,而是人。

這樣也好,那樣也罷,我們都要先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這,才像樣。
 



小學生的煩惱特效藥,孩子的第一套社會情緒學習套書

貼近孩子的橋梁故事書+心理遊戲書

化解孩子校園生活的疑難雜症

內文圖檔

★一次收藏安心國小1-4集+心理遊戲書

博客來>> https://bit.ly/3CG23Ae

誠品>> https://bit.ly/3EL9Rm3

Momo>> https://bit.ly/3zAldFF

未來親子>> https://bit.ly/3zAMZ4C

內文圖檔

New

《安心國小5:》

博客來>> https://bit.ly/3M9IMgi

誠品>> https://bit.ly/3SFjoRT

MOMO>> https://bit.ly/3SFkNIv

金石堂>> https://bit.ly/3SJeHXk
 

《安心國小6:》

博客來>> https://bit.ly/3Va8uFJ

誠品>> https://bit.ly/3Ehxchk

MOMO>> https://bit.ly/3MeKBsA

金石堂>> https://bit.ly/3RAjrxa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未來親子六星會員超回饋 立即加入

延伸閱讀

逛逛書店
逛逛書店
逛逛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