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的力量
玩耍是我們的天性。對於哺乳動物來說,儘管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壓力很大,隨時可能被掠食者吃掉,但這些動物都還是會抽出時間來玩耍。對於各個年齡層的人來說,玩耍與大腦前額葉皮質的發育有直接的關聯,前額葉皮質位於大腦的前部,就在我們的眼睛後方,指揮我們最高階的思考和功能。
對於所有動物的幼崽來說,玩耍的時間也與小腦的生長速度和大小有直接的關聯。小腦位於腦幹上方,負責許多功能,包括平衡和協調等運動功能。
同樣地,玩耍也會刺激神經生長,讓區域之間斷開的神經元再度連接。研究顯示,玩耍可以刺激負責抽象思考、情緒調節、解決問題和制定策略的神經迴路,讓我們願意承擔風險,並教會我們如何適應。在靈長類動物中,玩耍有助於建立羈絆和重新連結。比方說黑猩猩在打架之後,喜歡互相在對方的手掌搔癢以表達愛意和親近。
但並非所有玩耍都有同樣的效果,大體上來說,玩耍可以分為兩種類型:自由式玩耍和建構式玩耍。
自由式玩耍是充滿創意與即興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韌性,並促進他們的情感發展,也可以幫助他們培養解決問題、處理衝突和與人合作的技巧。比方說,玩布偶或沙子可以促進創造力、想像力和健康的情感表達;想像遊戲則能讓孩子有機會演繹新的情況,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
建構式玩耍也稱為目標導向的玩耍,必須在玩耍中辨別出特定模式並達成目標,像是組合樂高積木等遊戲,這種類型的遊戲內容會有使用說明、模型汽車或宇宙飛船的零件。此外,足球、體操和曲棍球等有組織的運動,也屬於這類型的玩耍模式。
這兩種類型的遊戲都有益於孩子的健康、學習和成長。不過,當孩子玩那些高度建構式的遊戲時(例如那些讓孩子成為追蹤者而不是領導者的軟體程式),他們可能會喪失執行力,也就是無法自己制定和執行計畫;但當孩子花費較多時間進行自由式的玩耍時,就能更讓執行力獲得更好的發展。
因此,過去幾十年來自由式玩耍模式的消失令人相當憂心,其中科技的進步更是造成此現象的一大元兇。例如,2019年對一千名英國托兒所工作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72%的人員認為今日的孩子擁有假想朋友的比例比五年前少很多,63%的人員認為這是孩子使用3C時間增加的結果。
許多父母往往認為所有數位遊戲都是遊戲,但大多數其實只是被動的建構式玩耍,遵循應用程式的軟體規則。在這些情況下,3C肯定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因為它們會讓孩子失去想像、發明、創新、產製新奇和獨特事物的能力。如果孩子沒有創造出想像力的神經突觸連結,大腦中負責想像力的部分就不會持續發育。
然而,有一些應用程式和遊戲的確能鼓勵所有年齡層的孩子從事自由式玩耍,由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ScratchJr程式就能讓孩子創造自己的故事、動畫和遊戲。電玩遊戲也可以大致分為自由式玩耍和建構式玩耍兩種,比方說,《當個創世神》的系列遊戲能讓孩子建構和創造出自己的世界,相對而言,許多第一人稱的射擊遊戲只是讓孩子在已經建構好的世界中扮演單一角色。
最重要的是,自由式玩耍能為孩子提供適應各種情況所需的認知框架和靈活思考。身為父母,我們可能都只是聽到孩子說想玩遊戲,但我們必須去辨別他們想玩什麼類型的遊戲,並鼓勵提供自由式玩耍的遊戲。我也會告訴家長們,盡可能讓孩子遠離電玩,讓他們走到戶外,擺脫規則和結構,利用他們美麗、聰明的頭腦來玩耍。
玩耍可以培養創造力和韌性
創造力和韌性其實是一體兩面的特質:有創造力的孩子往往更有韌性,而有韌性的孩子往往更有創造力。富有創造力表示你能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做事方式,而這就展現了解決問題的韌性。
有創造力、有韌性的孩子聰明、快樂又堅強。他們會學習面對問題,以便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而且通常都能夠想到全新的解決方案。他們知道自己足夠強大,可以觸碰未知的情況,因為他們已經有很多次的經驗;他們不害怕不確定性或失敗,學會了適應變化和厄運,並能在問題出現時堅持不懈,學會克服障礙。以上這些都是孩子透過非建構式的玩耍所發展出來的。
創造力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狀態,可以讓孩子們看到問題的核心,或從新的角度看待事物,這反而也能讓他們在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建立連結,並獲得新的觀點。
你可能聽過「心流狀態」(flow state)這個概念,它也稱為「處於區間」(being in the zone),這是指一種當你完全專注於某事物時所進入的心理狀態。你是否曾經在努力做一個專案時忘記了時間和自我?那就是一種心流狀態。運動員和藝術家一直努力想要進入心流,在那種時候,我們的心率會減緩,焦慮會消退,情緒會變得高昂,並且可以自由挖掘我們的創造潛力。
很多人似乎認為創造力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就有創造力,有些人則沒有。雖然就如我之前提到的,孩子的確是天生的創造者,創造力的確也編寫在他們的DNA之中,但事實上創造力也是一種技能,需要透過父母和老師的協助來幫助孩子發展。而當科技被用來增強創造力時,可以讓孩子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從各個地方獲取資訊,發現和發展新的熱情、概念和想法。
摘自 席米‧康《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3C如何影響0~25歲成長荷爾蒙?六週聰明科技習慣養成計畫》/ 三采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