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有被霸凌過?
這輩子太長,
根本不用浪費時間去迎合討厭的人,
轉身瀟灑離開,
才是一種自我救贖。
這個標題有點嚇人,誰沒有被霸凌過?要不就是霸凌人,或成為霸凌者而不自知,總之,從小到大,我們或許都接觸過霸凌這種行為吧!但我最害怕的就是「沉默型霸凌」,不知不覺,渺無聲息,卻重重的烙下永久的陰影。
我曾看過一篇報導,心理學家基普林.威廉斯(Kipling D. Williams )經研究分析後指出,這種沒有任何動作與反應的霸凌(non - behavior)。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人對你做出實際上的不友善行為,也沒有人會說話傷害你,只是你無法擁有發言權和決定權、也不會有人關心、更難獲得盛情邀約或幫助,但你就是得置身其中,屬於這個環境裡的一份子,每個人每個團體的所有舉動,你都是被迫接受的。
這要怎麼控訴呢?面對其他人「默默」的排擠,什麼暴力事件都沒有發生的情況下,無法證明自己真的是一名受害者,這就是「沉默型霸凌」令人不寒而慄之處,因為沒辦法辯解。
大家都說小時候的成長背景,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那想必同儕之間的問題絕對不容小覷。是的,我高中時被排擠過,也經歷過這段最黑暗的時期。
不是你不屬於這裡,而是這裡不適合你
我依舊記得那些日子,走進教室時,腎上腺素就會突然暴增,接著一陣令人反胃的噁心,然後期望自己可以勇敢舉起手,詢問老師是否能上廁所。後續情節就是待在廁所直到鐘聲響起,藏著躲著不出來。
那時根本像個隱形人,沒辦法為自己的想法和權利說上一句話,在班上好似一個被操縱的木偶,帶頭的說什麼,我們就得做什麼。對,就是這樣,班上總會有讓人厭惡的一群人,如果不跟著他們的腳步,就變成不合群。
我進入的國立高職,也是全台數一數二的高職名校,那個時候,誰知道志願要怎麼填呢?十五歲的年紀,如果還算是會讀書的人,只懂得「哪個志願成績高,就先填那個」,爸媽說什麼,我就做什麼,大多數的性向測驗也只是告訴你「喜歡的類別」,卻沒辦法教導你「如何說服家人填寫自己心中的志願」。
只能說台灣以前的教育制度,的確是著重在分數,有讀書,便有未來,沒讀書,就是壞孩。好啊,我就照這樣的邏輯進了高職國貿科,也是該校分數最高的科別,但半年後,我也成為班上成績倒數第一名。
一股沉重的壓力,迫使我喘不過氣來,只要一開口和同學說話,他們就會擺出一副「幹嘛跟我講話」的嘴臉。而這無地自容的日子,整整持續半年,當時還一直以為自己是不是怪胎,為什麼班上的人彼此都很融洽,但我卻遲遲無法融入,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生病了?
每天都在想,要怎麼騙家人自己拉肚子,身體有病不舒服,就算開車載我去學校,還要一路演戲屁股快噴了得趕緊找廁所,然後選了間超商進去之後,蹲在馬桶上算時間,差不多經過十多分鐘後再出來,營造一場自己病懨懨真的不能去學校的錯覺。天哪!回想起來都覺得自己也太卑微,討厭上學、討厭同學、討厭老師到這種程度,每天的生活都在作假。
但身為十五歲的我別無選擇。
那天在課堂上,還記得就是國貿課,老師在黑板上寫著我完全不想認識的港口代碼、貿易術語,頭低低的看著厚重的書。我拿出快譯通,插上耳機,偷偷地將耳機線從外套的底部拉進衣服內,再經過頭髮這完美的遮蔽物,從耳後拉起並且戴上耳機。我放著那 一百零一首歌,重複聆聽,其實到底是哪一首早也忘了,只記得低著頭的我,兩眼不斷泛淚,一滴一滴落在書上,暈開了上面我最討厭的那幾個代碼,只期待趕快下課。
「噹!噹!噹!」的鐘聲傳遍整座學校,我擦乾淚水,依舊低著頭,拔掉耳機,靠上椅子,直奔教室門外,那是我第十次走進心理諮商室。不知道怎麼的,淚水總是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在小小的辦公室裡,我窩在椅子上聽著嘟嘟聲,等待電話的那一頭被接通。
「喂?怎麼了?你現在不是在上課嗎?」「媽媽你能不能來學校,我在輔導室。」我深深的吸上一口氣,夾雜哭腔的擠出這幾句求救詞。那天整個下午,放任書包獨自留在教室裡,也沒多少個同學關心和在乎,就這樣整整消失了三節課,媽媽也請了假來到輔導室。
現在的我永遠記得,她穿著緊身高腰牛仔褲,提著咖啡紅的大包包,拉開手拉門站在門口時的畫面。「到底怎麼了?」媽媽一臉緊張的神情,看著滿臉鼻涕淚水的我。「我可以休學嗎?」
其實我們家的教育一直都是很古板的模式,功課寫完,好好讀書,考一百分可以吃麥當勞,考前三名才能買洋娃娃。小三那年我考了第三名,拿了媽媽獎勵的一千元,買了一個五百元的洋娃娃,心想大人要賺一千元也不容易,應該能省則省,反正這隻五百塊的也很可愛。虧我還會為爸媽著想,結果下一次又考了第三名,我媽竟然說這次沒有娃娃,因為上次已經換過了,當下的我認真傻眼貓咪。
所以國中基測後,考了個國立高職,分數沒多高也沒多爛,差強人意地進了數一數二的職業學校,但竟然半年後跟媽媽提出了休學。這對我家人來說,是個難以接受的任性。
但對我而言,這是人生中第一次做出有意義的叛逆!
「我在這裡的功課很爛,也沒有心思讀下去,和班上同學相處得也不太好,為什麼要逼我繼續待著呢?我現在都贏不了人家了,還奢望未來出社會能贏過他們嗎?」我眼神凝重的看著媽媽,心志堅定,沒有一點遲疑。
離開高職,重考進入國立高中後,很多人都會擔心,如果放棄手邊已經有的機會或資源,會不會是浪費時間?但我要告訴你們,這是我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因為,不要對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環境執迷不悟,那樣所浪費的時間可能會更多。
摘自 王律婷 《在命運決定我之前:叛逆而後生》/ 沐光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