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1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宜蘭縣社會處、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一百萬人次!著作包括 《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王意中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atozwyc/blog
【王意中Facebook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WYCClinicalPsychologist
【王意中的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網路讀書會】https://www.facebook.com/301ADHD
當我們與孩子沒有建立好關係,他是不可能聽你的。 另外一件事情,孩子犯了錯是否需要面對?是否需要承擔行為後果?這看似理所當然。然而,這麼做,又是踩了亞斯伯格症孩子一個大地雷,孩子情緒就更加容易歇斯底里。
無論過動兒與否,孩子的行為仍然需要父母以及老師給予規範。針對他的負向行為給予,他在乎、在意的結果。否則,孩子很容易凡事無所謂。
對於這群孩子來說,他們的人際需求是相當高的,他們非常樂於與同學們一起相處,特別是在自己相對擅長的體育課,球類活動上。 只是殘酷與現實的是,每回只要一牽扯到分組,特別是當老師讓同學們,自己選擇湊成一隊,這時對於過動兒來說,很容易陷入被拒絕的狀態。
為何第一線老師,對於「疑似」往往感到頭痛?其一,當孩子屬於「疑似」,不具備正式特殊教育學生的身份,因此無法取得相關特教支持系統的協助,而感到心力交瘁。
我們似乎以為,只要是以大人的立場,大人的所作所為,無庸置疑是絕對正確的。更何況,這一切可都是為了幫助過動的孩子(謎之音:也順勢幫助了教室裡的老師,至少課程比較能夠順利進行)。
當我們面對孩子所呈現出來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適時的覺察,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適時的修正,適時的調整,或許,孩子的行為也會隨之,有所改變。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