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溝通作家。 臉書粉絲專頁「孩子教我們的事」 近期出版: 「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新手父母) 「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點」(寶瓶文化) 曾任職於奧美公關、三立電視及美商3M台灣子公司,扮演行銷公關、媒體企劃與企業溝通之角色。 目前則在職場之外,陪伴念小學的女兒「妹妹」,學習探索自我、與群體溝通。
喜歡說話,勝於寫字;喜歡冒險,多過安定。
比孩子還喜歡問「為什麼」,尤其針對那些被社會、被學校、被大家習慣禁止的事;比以往更關心社會時事,認為只有『共好』,孩子才能真正的幸福快樂。
2015年6月因應社會事件成立了部落格「愛的生存遊戲」,針對孩童安全,進行情境式對話與討論,期待以賦予孩子更多能力,解除任何以愛為名的禁令。
【FB粉絲團】孩子教我們的事:www.facebook.com/KayandAmber 【部落格】愛的生存遊戲:http://lovelifegame.blogspot.tw 【親子天下嚴選】羅怡君:best.parenting.com.tw/bloggerlist/Kaylo 【UDN鳴人堂】WaCow:opinion.udn.com/author/articles/212
有了志工分擔工作,就能釋放主任組長們的時間,這半小時能讓她們從容一點、心情愉快一些、靜下來思考事情,就算甚麼都不做,光是感受到被支持,我相信就能在工作時多點動力和熱情;學生們面對願意多付出一點的老師,緩衝青春期的躁動和不安,校園班級氣氛更友善,每個孩子回家時的抱怨和不滿自然降低,這就是啟動正向循環的開始。
「櫻桃谷教育」一書裡有句話說:「孩子是問你相信的,而不是問你知道的」。不論我們讓孩子讀了多少本經典、告訴他們多少規矩道理,若我們做不到,那表示我們並未真心把這些價值觀納入自己生命裡,說一套、作一套,孩子們就這樣不知不覺學到了。
若我們真心認為孩子是獨立自主的個體,那麼他一定有專屬自己的秘密世界。「秘密」絕對不是只有「不想告人的壞事」;秘密是個體意識成熟的象徵,連結過去與未來、揉合幻想與現實;那些尚未釐清的想法、順著本質發酵的情感。
與其說讀《葛瑞的冏日記》讓我們更了解孩子,不如說這是給爸媽的「作弊大典」。每每搞不清孩子的奇怪邏輯,翻翻書之後就能略懂一二,還是不懂也沒關係,因為跟葛瑞比起來,咱們孩子惹的麻煩應該不算太大,這種另類「心靈雞湯」的撫慰功能。
儘管我們重視閱讀,卻讓許多孩子「望書卻步」,發生什麼事了?
不論是大人或孩子,我們都需要勇敢地對某些事物感到執著,那是生而為人才能擁有的行為,也才可能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文明。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