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親子教養作家。
現任「新店炫心星自學團」閱讀課專業教師,「走電人電影公司」影像總監與親子教養與溝通專業講師。
是台灣六年級最具史詩敘述魅力的小說家。著有小說集《流動的郵局》、情慾小說《10個男人11個壞》、名人傳記《生命的眼睛》、電影劇本《風雨中的郵路》、少年小說《卡里布彎.數學獵人》、少年小說《九份地底有條龍》,以及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副導、音樂舞台劇《媽祖不見了》總監製、小小說書人《九份地底有條龍》戲劇總監。
養育三個可愛的孩子,分別是三三、川川、一一。從親子關係的衝突中,體察教養的重要,於是從文學創作走向親子教養,學習薩提爾模式導入家庭關係中,開啟家庭和諧的契機。
薩提爾模式的學習,師承資深治療師成蒂,以及華文地區薩提爾模式的推手李崇建。
多年來融合多方學習和自身教養孩子的經驗,於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開辦親子教養與溝通工作坊,受到各地父母的信賴與推崇,亦應邀到台灣各級學校巡迴演講,帶領數百場家長及教師研習,以薩提爾模式處理親子溝通與人際溝通。致力推廣「聽核心」對話新精神,協助父母與教師重返孩子身邊。
著有教養書《孩子永遠是對的》。創辦「共融教養」平台,提倡「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
FB |李儀婷的親子教養、李儀婷的共融教養平台
霸凌既然在群體社會結構上,一定會發生,那麼孩子該如何在霸凌的環境中求生存? 強大的自我價值,是唯一可以解套的方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孩子跑步跌倒了,若以貼近孩子為導向的話語,父母會說出口的是:「還好嗎?有沒有受傷?」(關注孩子) 若是以事件為導向的對話,父母說出口的關心便會成為:「你看你,早就叫你要慢慢走,你不聽,現在跌倒了吧,活該!」(關注事件) 兩種對話,差別在於關注的事物不同,說出來的話語方向與感受也就大不相同。
我理解她的委屈,在結束對話前,我再度給予她我的欣賞,也給予了我的信任,因為我仍舊把上學時間掌控交付在她手裡,語言中,我表達了:我知道她非常努力的想做好準時上學的準備,只是今天有些為差池,但我依舊相信她能找到改善的方法,在她找到方法之前,我會一直陪在她身邊,隨時做她強而有力的後盾。
能否澄澈的理解自己的「我訊息」,成了人與人、親與子、夫與妻、上司與下屬,有助於任何關係中的應對與表達,不管遭遇到的事情是什麼,都能透徹的看清對方的訊息,看見對方渴望,對應者也就更能如實的表達「我訊息」。
手足之間,排行老二的孩子,經常有著不為父母所知的困境,這些困境也是造成日後的老二的各種情節的主因。
父母總是拒絕接受孩子發出來的訊息,總希望孩子只要聽他們說的話去做就好,以致於當孩子用行動作出激烈的反應時,父母還茫然的問孩子:「當初你怎麼不說呢?」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