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曾經有過情緒很差、心情很不好,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的時候?
我們是否也曾經有過,因為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氣,而遷怒於家人、朋友的時候?
可曾想過,我們的孩子,在情緒上也可能有一樣的情緒困擾,不知道該如何適當表達,正感到焦慮、懊惱?
在書籍《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中提到:「學步期的孩子會直接表達喜怒哀樂。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也不能體會別人和寵物的感覺。」所以認識情緒、培養情緒管理能力是從小就要開始的功課,這有賴身為大人的我們一步一步陪伴、指導,帶著孩子學會表達與調節,同理別人的情緒,才有可能與自己好好對話,與他人建立美好的連結。
圖片出自《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P.4-5
圖片出自《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P.6-7
但情緒是抽象且複雜的,甚至有時相同的情境,每個人的情緒也不盡相同,很難用三言兩語與孩子說清楚講明白。而《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就是一本同時寫給大人與孩子的情緒指南。本書從什麼是「情緒」開始談起,並提到除了從表情解讀情緒,肢體語言也是很重要的線索;孩子該如何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明抽象的情緒,不僅練習與自己對話,也練習用言語表達自己的心情。
圖片出自《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P.12-13
圖片出自《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P.28-29
圖片出自《孩子的第一本情緒認知小百科:我的心情,你的心情》P.30-31
書中也提到,情緒管理的方式,當感到心情不好的時候該如何排解,孩子可以試著傾訴、試著分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是深呼吸吐氣。專欄作家海苔熊曾說過:「沒有什麼方式是最好的方式,只要能有效調節自己的心情,就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孩子在閱讀過程中,能建立起同理他人、體貼自己的情緒管理概念。書中最後一章更提到,我們都會對自己有要求,希望自己不要生氣、不要難過、不要犯錯,但一定要適時體貼與原諒自己,因為善待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想知道更多關於孩子的第一套情緒與家庭認知小百科(共2冊)>>>
Photo:StockSnap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