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猴子的一生 — 存在與喪失
兩倍速看完了山道猴子的一生,內心也有蠻多的感慨。
這火紅的小短片,非常寫實地描繪某一群人的心理狀態。
看的過程也讓我浮現了不少人的臉孔,剛好最近正在進修存在主義的理論哲學,也嘗試用存在主義、心理學的觀點,來說說自己的一些感覺。
青年的混亂擺盪
很多人在看這部劇,可能會很難理解,為什麼主角要不斷的追求重機與改裝車。明明這都已經超出了他能力可以擔負,但卻依然寧願拼命工作、找人借錢來維持自己的人設。
他認為自己可能跟社會主流文化、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他沒有世俗一般認定的成就,只是在便利超商工作,可以說在骨感的現實生活,是很蒼白的,受僱於人,只能受人擺佈與牽制。
因此他想要創造一種文化去顛覆主流文化,彰顯自己的價值感。而剛好跑山就是他既擅長,又最容易獲得掌聲的方式,只要學了新技能上傳IG,就會獲得大量的酬賞(按讚數與粉絲量)、甚至可以吸引異性的注意與關注。
他內心有一個潛意識動力,想要被看見,想要被同儕認同,跑山的一切,幾乎是和他所有對於自己價值的連繫。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會想要傾盡自己的一切來擁有這些。
未完成的關係創傷遺骸
在這部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感情線,第一段的感情線受傷,主角自認拿真心換絕情,想要好好的對待自己所愛之人,想要滿足對方所有的需求,沒想到對方卻愛上了另一個人。後面情緒性的在網路上來回互攻,換來男性尊嚴的掃地,這些對於感情的不安、失望、衝擊,其實都是超乎主角可以處理的經驗。
因此也看到在第二段關係,儘管都已經換了不同的對象,過往的創傷經驗,會放大所有他所看到的事情,像是女生跟男生聊天,就是想要跟對方在一起。主角的不安與那種幾乎沒辦法處理的失控與恐懼感,讓他在下一段感情變得控制、易怒、無法信任。前期或許還可以忍受,然而長久下來,終究讓這段感情導向了破滅。
怎麼看?與怎麼陪伴?
看這部劇,有時很心疼主角的遭遇,很多人在人生路途也有這樣的選擇與應對,常常是因為承擔了很多自己難以負擔的壓力,縱然我們旁觀而言,可能會覺得有點傻,甚至可能嗤之以鼻,覺得他咎由自取。
可是也許這樣的方式,是在他目前有限的資源中,他所能做的對自己最好的事。
在NLP(神經語言學)有一條前提假設:「人都會選擇帶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只是這樣的行為,有沒有效果,或是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卻往往是未知與迷茫的。
或許在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隻山道猴子,很需要被理解,很需要被看見,很需要得到支持。
他會慌張,也許在人生道路上不自願地經歷了自己無法處理的經驗。當時可能還太年輕,也可能在還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之下,就墮入了荒淵。很可惜他還在探索跟死亡邊界的時候,放棄了對風險的管理。
我想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只是很幸運的我有活了下來。
如果身邊也有類似這樣的人,該怎麼陪伴?
當一個人正在透過這些體驗去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如何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所覺察,以及做好風險管理是重要的。
他會需要覺察與認識自己,他需要認真的想四個問題:
「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爸媽想讓我成為一個什麼樣?」 「社會想讓我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周圍的朋友想讓我成為什麼樣的人?」
以上這四個方向要找到一個契合點就滿難的。再來是確認清楚想要成為這樣的人,他需要再去想:
「我現在做的事情可以幫我達到這樣的體驗嗎?」 「這樣真的可以得到我所要的東西嗎?」 「我還可以透過什麼樣的事情完成這些體驗」
而這其中還有好多能力是可以慢慢增進的,「怎麼應對外界的眼光?」、「自我情緒的控管與消化」、「和他人溝通與理解的能力」、「怎麼管理自己的金錢」、「怎麼發展風險管控的意識」…....
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就會知道這會是個好漫長的能力增進的過程,而我們或許也都還身在其中苦苦掙扎著,又怎麼期待他剛出社會什麼都會了呢?
藉由山道猴子這部劇,也整理了一些自己最近讀存在主義、NLP、對創傷理解的陪伴。但願對這些社會現象,可以有多一分的理解。
希望我們都好好的,能找到適合的資源協助自己,真正走出自己想要的道路!
想活出自己的道路並沒有錯,只是也要面對接踵而來的風險。
全文經 許庭韶諮商心理師 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作者粉專
圖:山道猴子的一生(取自作者粉專) 數位編輯:陳宣雯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