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要讀出興趣和成效,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辦到的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焦慮和挫折來源大多跟課業有關,畢竟在茫茫書海中要讀出興趣和成效,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辦到的。
高一的長子放學回家說:「媽媽!今天數學和歷史考得不太好我有點難過!我先去洗個澡!」我說:「這樣啊!媽媽晚餐快準備好了!我們等一下再聊!」
當長子梳洗完畢坐在餐桌前,我們聊起了這次月考的內容和他的感受,他說:「在寫數學的時候我只有一題沒有把握,但最後成績卻跟我設想的差了二三十分,我覺得好挫折!」我說:「媽媽聽你這樣說也覺得好難過,因為原本很有把握的卻發現成績跟自己以為的不一樣,差距還這麼大,會很懷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值得?」他說:「對啊!我每天這樣去圖書館念書兩三個小時,如果成績沒有明顯的進步都會想放棄了!」
當孩子面對挫折,父母能做的是陪孩子經歷與復原
遇上挫折會想放棄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特別是當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之後,卻覺得他的努力沒有反映在成績上時更是會想放棄。但是我們無法保證孩子不會遇上挫折,我們能做的是陪著孩子經歷與承受挫折,然後陪著他復原和療癒。
我說:「感覺上自己都會寫但成績卻不好,這有時候是一個訊號,表示你的理解跟實務上有落差,或是出現其他的變數,比方說粗心等因素!」他說:「對啊!因為還沒有檢討考卷,還不確定自己到底為什麼會錯!只是我覺得題目很簡單,而且班上有人考滿分!」
孩子說出了另一個重點,因為有人考滿分,既然有人可以考滿分,那麼努力的我是不是也應該要考滿分呢?
親愛的孩子,考試的變數真的很多,你不需要這麼苛求自己的。
長子的自我要求一向很高,高一月考從校排五十幾名進步到四十幾名,有幾科甚至在校排二、三名,只因為他的數學成績不穩定,他認為只要數學考好了,校排名就可以大幅度提升,但是這次數學好像又扯了後腿似的!
經過了深入的對談與討論,長子自己歸納出數學和歷史考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太早準備,到後面其實記憶有些模糊,才會在考試時覺得自己都會卻答錯。因此他排定新的計劃,每一科每天都要複習一部份,而不是先把一科準備後就不再複習,因為真的會忘記,而且在面對考卷時不要太有自信還是要把題目看完再作答,因為他的過度自信反而讓他輕忽了題目的陷阱。
從孩子哭喪著臉回家,到他說:「媽媽!我好多了!這次只是一個小挫折,我去圖書館念書了!唸完書會去運動中心運動一下!」我說:「路上注意安全!做完運動趕快回家,謝謝你這麼快就修復與找出新的方法了!你永遠是媽媽的驕傲!」
四步驟陪孩子承受挫折,迎向更好的自己
我們要讓孩子像是有彈性的橡皮筋,而不是一折就斷的竹筷,這樣孩子才能承受外面的壓力與打擊,不但有彈性應付也有能力恢復,而不會輕易就折斷或自我放棄。
當孩子遇上挫折與失敗,我們可以這樣陪他們度過:
1、先聽他傾訴,接住他的失敗和挫折。2、同理他的感受,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3、協助孩子從過往的經驗中找出他成功走出挫折的經歷,賦能給自己。4、表達你對孩子的感謝與賞識。
1、先聽他傾訴,接住他的失敗和挫折。
2、同理他的感受,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
3、協助孩子從過往的經驗中找出他成功走出挫折的經歷,賦能給自己。
4、表達你對孩子的感謝與賞識。
讓家成為孩子的身心養護所,當孩子喜歡回家,孩子就不怕在外面受到的挫折與苦難有多痛,因為有家人可以陪著他一起度過與充電,他就有愛的能量再出去闖。我們能給孩子的物質和經驗都有限,但無形的愛與支持卻可以源源不絕的供應,這是孩子最需要的能量。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彩。
臉書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尚瑞君著作:《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陪你養成親子之間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教養變得優雅又有效率。
讓我們用愛與耐心去發掘孩子的亮點,協助孩子發出生命中的光彩。
Photo:shutterstock 數位編輯:陳宣雯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