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澀谷昌三
編按:社會上許多憾事發生的緣由都來自於無法紓解積壓在心裏多時的壓力,壓力是無形的,但如果沒有妥善面對處理,卻可能讓我們身體出現疾病,甚至壓垮一個人的心智。繁忙的生活中,大人有大人的壓力,孩子其實也有他們自己的壓力,我們要能夠學會與壓力共存,並進而釋放壓力,更要試著去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引導他們也有舒緩壓力的能力,擁有心理的健康才能有身體的健康。
如何與壓力共存?發出聲音也能緩解緊張
找個人傾訴自己的煩惱,也有消除壓力的作用。如果各位有什麼憤恨不平的負面情緒,不妨找親朋好友商量看看。將壓力造成的負面情緒傾訴出來,有緩和緊張的作用。
例如,有人適逢喪母之痛很難過,於是跟職場上的同事傾訴母親過世。這時候,對方表示哀悼之意,並且訴說自己喪父的沉痛經驗。這種情況就是雙方自我揭露內心的痛苦,進而產生同理心或寬慰的心情,成功釋放心中的壓力。
把自己的煩惱、不滿、憤怒化為語言發洩出來,能發揮淨化作用✽✽減輕身心負擔。有一個傾訴的對象,效果會更加地好。跟值得信賴的對象傾訴煩惱,心情會有很大的轉變,傾訴的效果比各位想像的還要好。
在網路上傾訴,不容易消除壓力
現在有愈來愈多人,會在網路抒發自己的煩惱,或是在論壇上找人商量問題。雖然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可是跟見面詳談的效果比起來,淨化作用沒那麼好。因為,淨化作用必須先揭露自我,讓對方感同身受才有效果。而在匿名的網路上抒發,很難真正體會到對方感同身受的情緒。
人與人之間有心理上的隔閡,若是關係不夠親密也無法商量重要的事情。所以平時要勤於培養人際關係,出事情時才有人能一起商量。
✽✽淨化作用:釋放壓力或負面情感,緩和內心的緊張。傾訴心中的煩惱,或是透過藝術表達自己的內在都算淨化作用。
摘自 澀谷昌三《圖解自我心理學:認識自我,活出人生新高度!心理學家助你突破個性盲點,發掘天生優勢,戰勝生活與職涯難題》/漫遊者文化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