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傳接球的訣竅 文 / 有川真由美
讓對方和自己聊得輕鬆愉快,並不代表自己要盡量少發言。如果都是對方一直講,不但自己會累,對方的話題也會越來越少。雙方都有參與,才能聊得愉快、聊得起勁。
然而,我們往往很難用想聊的話題主導對話進行。即便聊起「我擅長……」、「我很喜歡……」等話題,對方也不見得有興趣。因此,重點在於「聊自己的事情時,把話題連結到對方身上」的技巧。塔摩利先生,就很擅長運用這項技巧。
如果知道對方喜歡溫泉,就可以聊「我知道一個很棒的溫泉喔」、「我喜歡泡完溫泉之後喝咖啡牛奶」、「說到溫泉,我以前啊……」,從「溫泉」這個關鍵字去連結,說出自己知道的訊息。這時對方通常會回應「哇,好厲害喔」之類的話,表現出很有興趣的樣子。
當對方在思考要說的話時,保持沉默靜靜等待;當對方很省話的時候,自己積極搭話。聊自己的事情時,塔摩利先生既周到又高明地處理應對進退,而對方可能沒有想這麼多。對話就像傳接球,絕對不能隨便出手,要配合對方的步調投球或控球。
聊自己的事情時,偶爾也要拋出「我是這麼想,那你覺得呢」、「你有這種經驗嗎」等問題,別忘了給對方說話的機會。
前幾天有機會和朋友的兒子(二十幾歲的學生)喝茶,我試著從喜歡的電視節目、大學生活、興趣等方向找話題,但一直聊不太起來。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結果某個瞬間他說:「我其實對做生意有興趣,現在超想賺錢的。」
哇,這還真有趣。於是我用「你對什麼生意有興趣」作為開頭,根據他的回答,我接著問:「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有個朋友是開這種公司的,他當初用某個方法成功……」聊到這裡他整個探出身子認真聽,那天晚上我們在星巴克不知不覺就聊了三個小時。
每個人內心的抽屜裡,一定都隱藏著想聊的話題。
摘自 有川真由美《讓對方覺得超溫暖的相處練習:比起聊不停的社交高手,不如讓人相處自在更受人喜愛》/采實文化
※延伸閱讀:
成長的路很漫長,但只要有信心一直往前走,相信孩子一定會找到他自己的方向
讓孩子在充滿愛的氣氛下成長,是爸媽能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Photo:Victoria_Borodinova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