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說過,很多孩子都聽過:「只要你再努力一點,你就會成功!」
孩子拿了成績單回來,爸爸看了看,說:「數學成績還是這麼差,說過多少遍要你多努力」。孩子囁嚅的說:「數學真的很難,我已經很努力了,我還是搞不懂,而且這次題目很難,大家都沒考好,連平常數學最厲害的林同都沒考好」。
「努力不夠」經常成為父母認為的罪魁禍首
從以上對話,或許可以反映爸爸具有下列幾種想法:
1. 努力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加上學習意願,那成功是必定的。
2. 學習內容的難度根本不是問題,足夠的努力和學習意願就能因應學習困難的問題。
3. 數學可替換成各式各樣的學習,從正式教育中的國文、英文、歷史、地理、化學、生物等(視孩子的年齡而有不同),到才藝的學習。如彈琴、心算、甚至是校慶的賽跑。
4. 當然,父母可能不是要孩子在每件事都要努力再努力。但父母面對自己在意的事項(像是課業成績,或甚至某項才藝學習),假如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的期望或標準之際,「努力不夠」就經常成為父母認為的罪魁禍首,父母總是說:「你就是努力不夠,只要夠努力,一定會進步,會成功」。當孩子表達他已經很努力了,父母總認為孩子在狡辯。 覺得孩子沒達成期望 請先瞭解孩子的問題及困難
為什麼爸爸有這樣的想法?可能的原因是即使處在現代社會,爸爸仍受到過去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強調努力的重要性。受此思想影響的父母偏向將成功或失敗歸到努力與否的解釋。
成功與否,努力當然很重要,有時孩子真的不努力。但除此之外,父母也不能忽略其他因素,例如,個人智力、個性,興趣、能力,或學習環境、教導者的特性和方法。那父母能做什麼呢?
當孩子學習失敗或達不到你的目標時,父母只會叫孩子多努力,或只是指責孩子不努力,這樣的效果不大;倒不如多瞭解孩子的困難究竟在哪裡,針對困難所在解決問題比較實在。若孩子真是不夠努力,也請瞭解孩子不夠努力的原因或困難。
如以前曾經提到,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困境,父母要當孩子的戰友,而非敵人(見:當孩子表現不佳時 請不要像敵人一樣打壓他 應像隊友般支持他)。因此,和孩子一起釐清他的長處和限制,並依據他的長處和限制,引導孩子擬定具體行動計畫,從較小的行動計畫開始,然後慢慢擴展,同時,也引導孩子執行行動計畫的方法。 當孩子努力過後,或許他的長處不在這裡,或許他對自己有別的目標,只要他不是往做壞事的方向走去,父母要接受孩子無法達到你的期望或成功的事實。
想更多關於惠雅老師的教養小秘訣,歡迎加入惠雅老師的臉書社團喔!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286540289325/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