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校可以嗎?
可以啊!
我們來實驗看看。
會很難嗎?會辛苦嗎?
會亂七八糟嗎?
會如計畫嗎?會好玩嗎?
不知道耶,到底會怎樣?
我跟兒子說,不然我們來自學一次,
人生嘛!各種方式都試試看,
才會有意思。
這本書記錄我小六兒子的自學狀況,是孩子的學習紀錄,也是母親生活的側寫。我和兒子以一個學期的時間,交換一場教育脫軌的實驗。
所有很慘的狀況我都想過了喔,小六男孩怎麼會乖乖地照課程表自己上課?可想而知很可能整天沉迷網路遊戲,而我就必須變成整天罵小孩的媽媽,還得身兼老師負起學習成果的責任!
像這樣不可收拾的場面,我都想過了。
但我竟不覺得太糟,趁兒子身高還比不上我的階段(我還罩得住他的時候),就讓我們母子一起嘗試一次有趣的實驗、度過這段寶貴的時期。
怎麼想都不覺得是太壞的事情。
真正讓我在意的不是課程有沒有跟上進度,而是孩子有沒有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有沒有一些特別的嘗試能啟發他對自我特質的理解。如果這兩項他都有體會到一點點、進步一點點,那對他將來的學習會更加有幫助。
對於學校教育,我充滿感謝,畢竟我兒子被學校好好地安排了五年半的學習生活,接下來我們要自己盡力了。放掉了對教育系統的依賴,獨立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來嘗試。如果可以在自學中挖掘孩子更深入的特質,啟發他學習的欲望,那就太好了。如果不行,我們也可以在這次的嘗試中看到自己的弱點,更加明白今後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成長。
所以跟學校暫時分開一下,自學就這樣開始了。到底自學在家會激盪出什麼火花?連我自己都很期待。
摘自 徐玫怡《沒有學校可以嗎?》/大塊文化
照片提供:大塊文化
數位編輯:陳玉玲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