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是台灣民間傳統樂器,也是後場主要樂器之一,構造簡單,彈唱又易入門,學生常搶著彈奏月琴。但一把月琴並不便宜,於是雙溪國小吳欣儒老師開始想…何不讓學生利用學校淘汰的課桌椅及校園樹木,自己動手做一把專屬的月琴呢?
化朽木為樂器的過程是孩子難得擁有的寶貴經驗
台北市雙溪國小布袋戲團已成立13年,有前場的操偶演出及後場的鑼鼓音樂,全由學生親自操刀。歷屆來,學生學習台前台後各項技藝,透過演出,將歡笑及傳統文化帶給觀眾。這次以月琴為主題課程,結合語文、數學、自然、社會、綜合、藝文……等領域,從製作一把自己專屬的月琴、學會月琴演奏、上台演出,規劃出一系列的創意課程。
要親自動手完成一把月琴,就得先從月琴的由來、台灣傳唱藝術的發展、傳統民謠曲調認識(江湖調、恆春調)認識起。而學校有木工工具,校園內有各種樹木及淘汰課桌椅,利用這些材料,讓每位學生學習使用鋸子、鑿刀、砂紙等。更要懂得應用到各科知識,如:數學課長度的量法與換算、除法、半徑、周長、圓心,自然課樂器發聲的原理,美術課的工藝及彩繪等。
◥ 學生也都必須親自操作,十分精準才能完成月琴。
製作月琴,要利用到各科所學
從動手實作先設計小型的月琴模型,讓學生從模型製作中入門,了解月琴的構造及製作工序,有了經驗和信心後,就可以進入正式製作。過程包括親自鑿孔、刨平、裁切、膠合、打磨、上漆、裝弦、調音……等。
緊接著,可以融入學科範疇的方法可多著呢: 從音樂:學習如何彈奏,及邊彈邊唱的技巧; 結合自然課,教導學生製作簡易樂器,樂器發音及共振原理; 環境教育:樹木生長的認識,廢木料的再利用,判別校內可用的樹木,尋找合適的廢棄桌椅; 數學課:學習木工台制與公分的換算、圓周長計算、圓心、直徑半徑、除法等; 藝術與人文:學會布袋戲後場樂器演奏方式,傳統東方工尺譜記譜方式,東西方樂器的差異; 社會課:藉由欣賞月琴彈唱《周成過台灣》、陳達的《思想起》等,了解並認識唐山過台灣移民歷史; 閩南語課:學習月琴彈唱曲目及傳統四句聯。
到最後的成果發表,能勇敢展現自我,至各地彈唱演奏,學會分享與回饋。在實作中,獲得學習的無比樂趣!
◥ 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期待作品完成。
不告訴你怎麼做!而是透過實際的觀察及實驗
製作月琴的方法並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在主題課程中,我們採用討論法,在每道工序前教師會提出問題,讓學生先思考、討論,找出幾種製作或解決問題的方式,老師再歸納與示範,最後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式來製作。
在自然領域教學方面,我們藉著拆解吉他及烏克麗麗等樂器,讓學生研究、觀察樂器的構造,並讓學生親自裝弦,理解樂器發音原理及弦的長短因震動發音而高低不同的原理,透過實際的觀察及實驗,學生更能深刻理解。
◥ 學習各種機具及器材的使用及原理,才會安全,才能上手。
資源就在身邊,只待我們去發掘與應用
木頭是製作月琴的材料,有的木頭較軟、有的較硬,如何選擇木頭製作樂器?因此學生要學習樹木生長的要素及觀察年輪與氣候變化,實際找尋校園中鋸下的大木頭,觀察年輪,裁切木頭,測試其軟硬程度,以判斷是否為適合做月琴的材料。
部分工具及製作時需2~3人彼此合作,重大的工序需全班一起完成才能進行下一階段,因此邊製作,學生們能邊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製作過程中,教室會播放月琴彈唱的曲目,讓學生融入情境,很快熟悉旋律。最後還要學會設計工尺譜的記譜方式,傳統台制木工與公分的換算法,唐山過台灣的故事,布置於教室周邊,增進學習的興趣。
◥ 物盡其用,讓每件物品獲得再次重生的機會。
評量沒有標準答案,關心的是孩子在過程中如何克服挑戰
製作月琴無法利用傳統的紙筆測驗作為學習評量,因此在製作及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的是學生的製作方式與學習態度,並且馬上給予回饋與指導。另外,在與數學、自然等課程結合時,如學習周長,傳統木工台制與公分公尺的換算單元,則採用總結性評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無論是從了解月琴與台灣的歷史,樹木資源的保護,木頭材料的來源,樂器的發音原理、傳統記譜方式等等的知識面向;和能學會勇於挑戰,完成一項不可能的大任務。勇敢站在台前與觀眾前表演,展現自我、體驗到雙手萬能,手做的概念;體驗到同學間團隊合作的能量、能資源再利用,僵化朽木為獨一無二樂器的情意面向;最後學習到月琴的製作方法,基本的手工器具使用,機具時能否注意安全以及台灣傳統月琴的彈奏技巧的技術展現。
◥ 練習時都迫不及待用自己的月琴彈奏,學習效果出奇佳。
當學生擁有更多的舞台,不但增加信心與成就感、更有心回饋社會
完成後獲得不少迴響,不少單位邀約演出與分享,如:與台灣月琴民謠協會合作,邀請師資來進行教學,並且在月琴民謠季中登台演出;學生們帶著親自動手做的月琴及蘿蔔糕到社區老人家中彈唱月琴,與老人家們同樂,並在社區聯歡晚會中登場演出,回饋社區;國內外參訪團體蒞臨時,由學生表演及介紹手作的月琴,展現台灣孩子們的特色等等。透過演出,孩子將歡笑及傳統文化帶給觀眾。
而課程傳遞的不僅是月琴製作的方法或是月琴的相關領域教學,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理解到,動手做,尋找方法與資源,化不可能為可能!製作一件樂器好像難度很高,但只要有心、用心,朽木亦可成為珍寶,一切皆有可能,孩子們未來的人生路也是如此。
看完整《手作月琴,走唱藝術》創新教育專案
【全臺100個創新教育專案│延伸閱讀】
親愛愛樂
大手牽小手,動手做玩具
木工專班,磨出孩子的未來
數位編輯:楊逸慧、吳佩珊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