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每個人終究要孤零零的離開這世上,有時候不免令人沮喪;但知道自己現在活得比一般人開心,倒有一種暗自竊喜的感覺。尤其是50歲失業之後還能擁有今天人人稱羡的日子,那更是連中三次樂透才能差堪比擬的得意。
從小循規蹈矩的我,因為「剛剛好」的智慧,讀書雖不出色,但也還差強人意,糊里糊塗唸了十幾年,終於承認自己並不是和人家拚英數理化的料。工學院畢業之後毅然轉念幹了十七年公務員,待遇不壞起初也幹得蠻帶勁的工作,卻被自己越做越沒成就感,於是只差幾個寒暑就要功德圓滿,禁不住腦後反骨振臂一呼,四十出頭肩挑一家重擔的中年漢子,居然想學二十郎噹年輕人豪氣,遞上辭呈「要走自己的路」。
往後八年,這條路沒想像般走得虎虎生風,被朋友挖角踏入科技世界幾乎賭上了全部家當,卻沒享受過一天「電子新貴」的風光,倒是步步驚魂天天風雨不斷。當公司終於宣告全員資遺時,幾乎是落荒而逃遷居東海岸。
幸好,這神奇的一個人生劇變,因著公民營企業的歷練,竟然也無意中練就了一身民宿主人聆聽和傳述的本事。隨著不斷送往迎來生張魏熟的日子,累積越來越多感人的、勵志的、痛楚的、鼻酸的、喜悅的...不同故事,不知不覺中夫妻二人變成客訴中心,民宿裏擦拭去的眼淚雖不致「浮」如東海,但每一次信任、真摰、坦誠、感激的溫暖心跳卻意外將夫妻二人導引到一個奇妙的人生方向。於是我們搖身一變,成為「說書人」!
從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只是敘述大多數父母愛護子女的心境,並非包括不合時宜的管教方式;而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更不能翻轉錯誤管教造成子女怨懟的事實。
牛車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差異,如果堅守「鐵杵磨成鏽花針」的學習態度會不會反而埋沒了某些人的才華和打擊了他們的學習意願?
一路快樂學習、事業有成的人是不是就是「幸福人生」的保證班?如果未必,甚至越成功的人越遠離起心動念之初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生值得今天我們引導孩子去追求嗎?
「快樂學習」並不意謂學習過程沒有痛苦和煎熬,所以更需要高度的熱情和企圖心才能主動克服障礙獲得更深邃的喜悅。
十八歲少年與將屆六十的我談了兩天四個小時,也許是耽心贏得功名卻失去人生,所以選在這個時候來拜訪十年不見的「老」朋友,看看能不能聽到一些與眾不同的建議吧?一向沉穩的朋友夫妻在回家路上忍不住問兒子,不遠千里而來有無收獲?年輕生命吹著太平洋的風,一如往常淡淡的回答三個字…「很充實」
「巨大少年」咖啡館內來來去去的鄉親和旅人,正見證這個古老小鎮的逐漸蛻變。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