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話
兒子:爸爸,我跟你說一件事情。
開車中的張爸爸:啊!甚麼事情?
兒子:我終於知道,你為什麼不准我們吃飯帶手機了。
張爸爸:為什麼?
兒子:今天我旁邊那個人,從頭到尾拿手機一直在玩,連新郎、新娘來敬酒了,也還是在玩手機,真的看起來很沒禮貌。
然後,我覺得最討厭的地方是,上菜了,他就說他要先拍照,然後就拼命打卡,不知道是來吃飯還是來吃手機的。
張爸爸 : 哈哈哈......。
(在朋友婚禮後與國中三年級兒子的對話)
張爸爸的話
唉,這個題目,大概是我最感挫折的題目了,自己也不斷摸索,尋找到底怎麼樣做才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張爸爸是建議不要給手機的。因為,上學親自送,放學都會去接,根本就沒有需要手機的原因,在當時即使我兒子、女兒回到家問我,我也是說你們用不到為理由而不給了。不過,隨著他們慢慢長大,狀況開始變得不同。
還記得在我兒子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當時發生了一段對話,我相信父母親也許都碰過這樣很難回答的狀況。
我兒子回來跟我說:爸爸,你幫我買一個手機給我用,好不好?最便宜的就好。
我:為什麼呢?
兒子:因為班上很多人都有,自己沒有感覺很奇怪,也沒辦法和他們聊天。
我說:你真的覺得想要嗎?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重要,爸爸就給你。
兒子說:嗯…再想想看好了。
我覺得兒子是很體貼的說不要,但事實上,再過了兩個星期之後,我還是帶他去買了。因為,很明顯我感覺到了他在學校人際關係上感受到的沮喪感。
而這個情況在我兒子、女兒上了國中或高中之後,變得更加明顯。因為,我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手機的通訊軟體,變成了他們和同學溝通的必要工具,有趣的是孩子們也看到,手機也是我們成年人的溝通必要工具。所以,你怎麼能夠說服他們不用呢?
常有人告訴我說,沒關係就是不要給他們,或是專家會告訴我們說,你應該讓孩子有比手機、平板更多的活動,讓孩子想去參加。但是,說真的,並非同學刻意疏遠我們的孩子,而是孩子心中會產生一種在團體中的陌生感,並且對很多父母親來說,真的可以想出或是有能力提供很多的活動,讓孩子不會注意到這個色彩鮮豔,內容豐富的工具嗎?
同時,我發現當很多孩子看到父母親常常使用手機軟體,在FACEBOOK、微博上發表文章,或是用LINE、微信和很多人溝通的時候,孩子又怎麼不會對這樣的工具產生濃厚的興趣呢?可是,在我們父母的心中,很怕孩子沉迷這樣的東西,但好笑的是,太多大人都已經沉迷其中了。上菜大家拼命拍照打卡,旅遊拼命拍照打卡,在家裡也拼命拍照打卡。當然,適當的拍照,也許目的是和朋友分享,但是拼命的照,好像已經忽略了簡單的去欣賞感受當下的美好。
其實,張爸爸並不是懷舊的人,但是,我真的發現科技工具的發明,原本是希望人類的生活更美好。但是,科技的獨特性,已經讓每個人變得疏離,我們不再是把科技當成工具,而是被科技給奴役了。試想,飛機的發明,讓我們能使用飛機這個工具到達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但是誰會想住在飛機上呢?
不過,也正因體會到科技應該是工具的概念,因此,在經過了很多方法的嘗試,以及很多的錯誤之後,我到最後,終於發現了一個稍微好一點的辦法,給大家參考。就是,約法三章使用手機或平板的時機。
在我們家裡,有幾個對孩子的規定,給大家參考。
第一、晚上十點以後不准用手機。
第二、在家吃飯或是出外的飯局,都不准帶手機。
第三、全家旅遊不准隨身攜帶手機。
大家可以感受這樣約定的目的嗎?其實是希望能讓孩子了解到
第一、手機只是工具,不是沒有它會很痛苦的東西,也不是證明自己價值的工具。
第二、手機只是工具,不要讓手機使自己失去和別人面對面談話的能力,更不要喪失應有的禮貌,更不是把自己關起來的籠子。
第三、手機只是工具,不要讓手機約束自己欣賞當下美好事物的能力, 拍照,只是為了給自己紀念,並不只是為了需要告訴別人自己在做甚麼。
以上的概念,請大家注意的是,我並非排斥這樣的工具,我甚至建議孩子到了一個年齡,反而爸媽要教他們如何使用。(雖然,我發現其實孩子學得比大人快多了,哈哈!) 因為,這是他們融入這個世界的必要能力。
所以
您想偶爾打打卡,是因為您知道這可以讓您和朋友們保持親近。
您想偶爾上上網,是因為您想開心或是保持流行,因此,手機只是您的工具。
但是,如果您隨時都想拿著手機,如果您連睡覺都不想關機,那您就變成手機的工具了。
而在身教大於言教的情況之下,您的孩子也會和您一起被關在科技的籠子裡了。
所以,爸爸媽媽們,我們一起努力吧!讓孩子不要被科技給綁架了。
Photo:J3SSL33 ,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王信惠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