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1日是臺灣女孩日11週年,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特別攜手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及遠傳 friDay 影音平台通力合作,策劃「超女力 正能量—2023臺灣女孩日線上主題影展」。 影展共精選13部影片,分為三大主題,分別是「性別平權共好生活(性別平權)」、「校園回憶的夢想與現實(校園生活)」、「女生力量遠比你想的還要大(女力時代)」。只要上網登錄序號,就可以在活動期間10/5-11/5免費兌換觀看影展指定電影。 多部經典影片包括美國最年長的女性大法官唯一公開拍攝的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以及史上最偉大的女性首席指揮家開創史上第一個女性交響樂團的紀錄片《首席指揮家》等。本土影片包括台灣近代第一支女子棒球隊的紀錄片《我們的球場》,以及《無聲》描述特殊教育學校裡的歧視、霸凌等議題……等。
現在社會對於外貌的關注和差別對待,引起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容貌感到焦慮,尤其是青少女正值追尋自我的階段,更加容易感到迷茫,因此座談沙龍特別精選國片《大餓》,探討青少年如何探索自我價值。 導演謝沛如以親身經歷為創作靈感,描述一位體態豐腴的女生,因為身材在生活中飽受鄰居及陌生人甚至媽媽的歧視,於是決心透過減重來改變自己,過程中的痛苦和壓力讓她內心難受掙扎,但最終戰勝社會大眾眼中所謂更美好的自我,重新認同自己的價值。 目前就讀華僑高中二年級的劉語涵提到,因為身材或外貌而在學校被嘲笑,甚至取一些不好聽的綽號,這樣的現象一直存在,再加上媒體和網路社群推波助瀾,使得這類風潮越演越烈。她注意到新聞業配或廣告中有許多醫美中心的美白、減肥產品宣傳,會讓人覺得要長得好看就是要用這些產品。甚至學校裡會有一些,大家可以匿名在線上討論的八卦平台,許多人會在上面霸凌或是稱讚別人的外貌和身材,大家都不會管是誰講的,也自以為不需要負責任。 語涵說看完這部電影,才發現原來從小到大,自己的身體自主權好似被別人掌控著,家人和長輩的想法也影響很大。她認為既然沒有辦法改變別人的價值觀,那麼改變自己的內心才是最重要的,要會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同。
親職教養專家何翩翩指出,青少年處在建構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是誰的這條路上,他們是非常敏感的,會吸收周圍所有資訊,也都在模仿和學習身邊的人。父母要更謹慎自己的言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也要關心孩子從網路、媒體接觸到哪些外部訊息,適時與孩子交流對話,有技巧的維持親子對話的管道,引導孩子思考到底該怎樣定位自己。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提到,衛福部在107年做過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結果發現青少年感受到遭到生活周遭的人不友善對待甚至歧視議題,包括外貌或膚色、性別、性傾向,乃至於個人意見或主張。若以性別觀察,女性感覺容貌或膚色遭受歧視者占 45.6%,明顯高於男性的 22.9%。我們期盼社會可以凝聚更多的正能量支持青少年的成長,然而媒體、廣告或周遭的人傳遞負面訊息很難杜絕,我們鼓勵青少年可以學習用正向的態度來看待,也期盼家人給予這些正在經歷轉大人過程中的子女更多的信任與陪伴。 為了落實兒童權利公約,鼓勵兒童及少年針對與自身有關的事物表達意見,我國中央及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兒童及少年代表的制度,邀請兒童及少年參與中央或地方的相關政策討論會議,讓他們就生活經驗中,不論是就學、就醫、打工、交通、運動等面向都可以提出想法與意見,讓行政機關評估納入政策規劃。111年各地方政府共計有418名兒童及少年代表,男女性別比例約1:1.18,已將性別平等原則納入兒少代表機制。相信未來性別平權會成為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 臺灣女孩日線上主題影展片單中還有許多精彩影片,引起觀影青少年的反思與迴響。像是《迷霧中的孩子》記錄越南的「搶婚」習俗,許多學生看完後難掩震驚,表示讓他們感到更加珍惜臺灣社會的開放自由。這次影展中也呈現許多各種不同的女性社會角色,像是動畫《烈火少女》偽裝成消防隊員的偵探少女,以及《女力拳開》的拳擊少女,還有開創阿爾及利亞第一場時裝秀的少女《女孩要革命》等,都鼓舞女孩勇於開拓屬於自己的道路。 ▲線上影展期間歡迎全台民眾上活動專屬網頁免費觀看13部精選電影,一同響應2023臺灣女孩日。 期待透過精選多元影片觀賞及討論,帶動女孩及全台民眾更多交流與省思,鼓勵臺灣女孩及男孩都成為善良而勇於成就自我的人、建構一個更友善、包容的社會。
立即觀賞! 2023臺灣女孩日線上主題影展 https://parenting.cwgv.com.tw/event/2023girlsday/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