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率飆升的原因是什麼》看太多電視電腦、玩手機太久?並不是!為了保健視力,兒童每天需要約3小時處於日照下

在東亞,現在估計有70%到90% 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有近視。在某些國家,近視率更是高得驚人。人們常歸咎於花許多時間在閱讀課本和盯著螢幕。這些關聯看起來當然很強大,但有愈來愈多的研究人員認為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近視率飆升的真正原因 

根據一些估計資料,美國和歐洲的近視罹患率在這五十年來倍增了。在東亞,現在估計有70% 到90% 的青少年和年輕人有近視。在某些國家,近視率更是高得驚人:如果你是一個居住在南韓首爾的十九歲男子,沒有近視,那麼你就屬於極少數人,只有3.5% 的南韓人如此幸運。在中國,大約十四億總人口中,有六億人到七億人有近視並需要眼鏡,但是許多人沒配戴眼鏡,尤其是農村地區。 

眾所周知,近視受到遺傳的影響。但是最近,有近視的人數增加得太快,這已無法用遺傳變化來解釋,顯然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問題是哪些環境因素?

人們常歸咎於花許多時間在閱讀課本和盯著螢幕。這些關聯看起來當然很強大,例如,與1920年代相比,如今生活在歐洲的兒童花在讀書的時間大幅增加。在上海,十五歲的孩子平均每星期花十四小時寫作業,美國為五小時,英國為六小時。然而,就看螢幕而言,正如澳洲國立大學的近視研究員摩根(Ian Morgan)所說的,在1980年代之前,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近視就已經非常流行了,但當時的人看螢幕的時間很少。 

事實上,在美國和澳洲對兒童進行的詳細研究指出:增加近視的最大風險因子,並不是兒童花在看書或看螢幕的時間,而僅僅是他們在室內度過的時間。包括摩根等人在內,有愈來愈多的研究人員認為,在明亮的光線下、在戶外度過的時間才是重點。

為了防止近視,摩根估計兒童每天需要約三小時處於至少10,000米燭光(約陰天室外以上至陽光通暢的晴天亮度)的光照強度之下。 

對於陽光明媚的澳洲來說,在陽光強烈的日子裡,光照強度可以飆升到100,000到200,000米燭光之間。當地十七歲的青少年當中,大約只有30%有近視。 

在澳洲布里斯班或是英國倫敦,陽光明媚時的陰影之下,光線亮度約為10,000米燭光。然而在陰天時刻,光照強度可能會下降為1,000到2,000米燭光左右。但即使是這樣的較弱光線,依然勝過教室中的狀況,國際上通常訂定的教室光線亮度標準,僅在300 到500米燭光之間。 

摩根參與了陽西縣實驗小學的玻璃教室研究。這項研究計畫的初步成果指出:這種透明教室很實用,兒童和老師喜歡待在裡面,在教室中的光線下,依然能夠輕鬆閱讀。 

下一步是看看玻璃教室是否能真正改變近視罹患率,摩根參與了進階研究的設計。在此同時最好的建議似乎是盡可能讓兒童到戶外。

這種方式所消除的近視風險,可能無法超過遺傳所帶來的風險,但是在中國和臺灣的初步研究指出:只要確保學童在下課時間是到戶外、而非在教室中度過,就可以發揮效用。對摩根來說,他認為小學的頭幾年應該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戶外活動,另一半時間在室內學習。 

 

視力保健之道 

還有什麼方法能夠保護視力呢?經常運動可以降低患白內障(水晶體混濁)的風險,尤其是年紀大的時候。運動也能夠降低黃斑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的風險,這是視網膜中央窩及周圍區域的細胞減少所造成的,是已開發國家中失明的主要成因。 

飲食也很重要,攝取能夠提供大量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胡蘿蔔、綠色花椰菜、菠菜和甘藍菜,對於視紫質(rhodopsin,桿細胞中對於光線敏感的一種蛋白質)的形成,以及錐細胞的正常運作都很重要。 

然而在很極端的情況下,飲食不良會導致失明。2019年,一個英國少年的案例研究,就成了全英國頭條新聞。這個男孩吃的是「薯片、餅乾、白麵包和一些加工豬肉」等垃圾食品,基本上導致了他的視神經萎縮,以致在十七歲時失明了。布里斯托醫學院的眼科醫師評估他的狀況後指出,他缺乏許多營養素,少得特別嚴重的是維生素B12。醫師警告說,吃純素、並且沒有充分補充營養素的人,也有這種視神經萎縮的風險。 

在戶外活動、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都能夠保護視力。但是也有證據指出,良好的視力也能夠加以調整,變得更好。 

 

摘自 艾瑪.楊恩《超級感官》/ 天下文化

 

Photo by chiến  bá

數位編輯: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