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離海有一點點近又有一點點遠,我的阿公很愛帶我去買魚。
從家裡出發到漁港,是一種風景;等待漁船進港,是一種期待;看著阿公精挑細選漁獲,是一種味道;當魚變成了食物,是一種滿足;而阿公,阿公是我最愛最愛的人…
阿公說,這裡的魚又多又新鮮。
有嘴尖尖的魚。可以煮鮮鮮的芭蕉旗魚湯!
有頭鈍鈍的魚。可以炸酥酥的鬼頭刀魚排。
有長長的魚。可以烤香香的檸檬帶魚。
有軟趴趴的魚。可以做黑黑的墨魚麵。
我問「阿公喜歡什麼魚呢?」
他說「你們喜歡的我都喜歡。」
.
有一天,阿公沒有去買魚。
阿公再也沒有去買魚...
我想念阿公。
思念是土黃色的漁夫帽
愛買魚的阿公,經常騎著摩托車載著孫子,為家人親自到漁港買魚。
家裡的人,每個人愛吃的魚不同、喜歡的烹飪方式不同,阿公牢牢記著默默的為大家帶回新鮮的魚。
故事後半,阿公不再去買魚了。阿公過世了。
還好,這頂帽子,有阿公的身上的味道;這頂帽子,有跟阿公一起去買魚的回憶。
戴上這頂帽子,小孫子可以感受到阿公的愛沒有不見。
繪本最後,換爸爸帶著小男孩去漁港買魚「走,我們去買魚!」小男孩依然戴著阿公的土黃色漁夫帽。
海風吹起真摯的情感,用臺灣在地的日常風景闡述祖孫情和家人間的愛。
爺孫倆的情感,回憶與思念,繼續以家庭的餐桌菜餚傳承下去。
摘自 楊妙瑛《我的阿公愛買魚》/ 聯經出版
圖片提供:聯經出版
數位編輯:吳佩珊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