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艘獨木舟,一般人會以為「砍顆樹,挖空,完工!」實際上,哪有這麼簡單!如果木頭裡有空洞,做出來的船頭尾不平衡,別說出海捕魚,一下水就可能翻船。
打造獨木舟?先請鳥兒鑑定木材好壞
夏威夷原住民打造獨木舟時,會請「夏威夷蚋鶲」這種小鳥,幫忙鑑定樹木的「內心」。如果看見牠們啄樹,表示樹裡有蟲子、有空洞,必須另找好木材。
堅硬鯨骨、中空蘆葦,造船好幫手
天寒地凍、一片荒蕪的北極圈,因紐特人將目光轉向鯨骨。鯨骨像木材一樣堅硬直挺,雖然不像木頭能浮在水面,但可用它們做船架子,當成船的「骨骼」,外面裹上防水海豹皮,做出來的「皮划艇」,比獨木舟還要輕省。
南美洲秘魯的原住民,住在沼澤區,沒有高大堅硬的喬木,放眼望去都是蘆葦。但窮則變、變則通!蘆葦的莖中空,具有浮力,將蘆葦曬乾後捆成草束,紮成船型,就成了草船「淘淘拉」。
船底「拓寬」更平穩,大風大浪也不怕
古代漁船起初只靠人力,後來將船加上帆,讓海風推著船身前進。風一大,也容易把船吹翻。太平洋南島民族在獨木舟側面,加裝延伸的木桿,就像機車的腳架,讓船底「變寬」,更加平穩,叫做「舷外浮桿」。
想要航行更遠一點?只要將「腳架」做得更大。最後,舷外浮桿幾乎等於原來船身,稱為「雙體船」。傳說南島民族就是憑著雙體船,征服遼闊的太平洋,從北半球夏威夷直達南半球的紐西蘭哩。
未來少年五月號《不吵架的溝通魔法》,可以找到更多老祖宗關於「漁船」精彩妙點子。
兒童雜誌第一品牌
《未來少年》111年5月號
不吵架的溝通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