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科學研究:父母的數學焦慮會影響孩子的數學表現
科學研究顯示,如果一想到數學就讓你一身冷汗,有可能是媽媽或爸爸的部分責任。曾經有個報導:美國芝加哥大學3位心理學家,對焦慮表現進行一系列研究並發表論文,指出父母本身對數學的恐懼,會影響子女對數學的觀感。
研究人員指出:數學焦慮症不是遺傳問題,而是態度問題,當父母在幫助孩子做數學作業感到焦慮時,就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主要研究者Erin A. Maloney表示:我們需要開發更好的工具來教父母如何最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數學,這些工具包括數學書籍、互動電腦和傳統棋盤遊戲。
以下文章是葉奕緯老師分享和孩子間的數學討論。
科學研究資料來源:psychologicalscience.org
買晚餐時等候時打電話,在跟夥伴討論課本內容。
「把拔你剛剛在說什麼?」吾兒問
「我在跟老師討論國中數學課本,我覺得有一個講正負數的地方不太清楚,可能會讓葛格姊接看不懂。」我回答;
(實際上是我自己看不懂)
「負數我會喔。」吾兒回;
「我知道啊,不過這個牽涉到加上負數,我覺得你會有點困難。」我回;
「嗯,譬如說你知道3減5是多少嗎?」我接著問;
「我知道,-2啊,因為不夠。」吾兒回;
「那現在的問題變成3+(-5),你覺得答案是什麼?」我問;
他想了一下,「也是-2。」他回;
「為什麼是-2?!」我回得有點驚恐;
「誒,等一下,我應該算錯了,嗯...」他陷入長思;
(其實他的答案是對的,但他不知道怎麼出來的)
(可能猜中而已)
「那你知道3+(-2)是多少嗎?」我問;
「我知道,是1。」他很有自信的回答;
「你為什麼知道是1?」我對他思考的過程感興趣。
「因為3可以拆成1+2,然後2跟-2可以抵銷,所以答案是1。」他回;
原來是這樣。
同理3+(-3)過關,不過3+(-7)又卡關了。
「-7可以拆成-3跟-4,然後0-4 等於4。」吾兒回;
「0已經沒有了,再減去4,還會是4嗎?」我問;
「喔,是-4。」吾兒回。
話題大概到這裡結束,因為摩托車騎到車門口了。
如果我可以跟小一生討論,那國一生應該也可以吧。
但我還是不知道他1+(-1)可以抵銷的想法是怎麼來的。
有時候還是不要問太多比較好。
我們都知道:加、減、乘、除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數學能力,也都是很重要的數學基礎概念!但對很多孩子而言,往往一開始的學習是最難的,尤其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放棄,甚至為了應付學校的考試而排斥數學!但其實,數學不是這樣的!
如果用遊戲的方式,先引起孩子的興趣,透過不同的關卡,讓孩子循序漸進的練習,其實,數學也可以這麼好玩!
「翻翻樂系列套書」透過一個個小翻頁、趣味實用的闖關遊戲,讓孩子不害怕數學,在遊戲中扎根數感素養基礎!
孩子的第一套翻翻樂系列書任選3本1,000元>> https://bit.ly/3py9196
最受歡迎的數學翻翻樂系列大集合
《130翻翻樂:現在幾點鐘?》:https://bit.ly/3py9196
《160翻翻樂:有趣的加法和減法》:https://bit.ly/3py9196
《150翻翻樂:測一測,量一量》:https://bit.ly/3py9196
《125翻翻樂:有趣的形狀》:https://bit.ly/3py9196
《128翻翻樂:有趣的乘法表》:https://bit.ly/3py9196
《130翻翻樂:乘一乘,除一除》:https://bit.ly/3py9196
《135翻翻樂:有趣的分數和小數》:https://bit.ly/3py9196
圖片提供:Photo by Yan Krukov from Pexels
數位編輯:艾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