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暑假辦過一場「文言文與思辨」的講座「古人這樣當爸媽——以《世說新語》為例」,聚焦在「謝安」身上,談高知識份子當爸媽的幾個著力點,很幸運,回饋挺不錯的。
東晉宰相謝安踏入仕途很晚,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他是個自由工作者,有十分充裕的時間讀經、讀史、談玄,面對晚輩,他不喜歡說大道理,卻實實在在花了很多時間陪他們,而且不只陪自己家的小孩,也陪兄弟的小孩。大家最有印象的應該就是他在一個下著雪的大冷天,跟兄子謝朗、兄女謝道韞講論文義,討論「白雪紛紛何所似」的那一回。
寒雪日內集,不是一個心血來潮的特例,而是謝安家族的日常。那個年代的名士,哪個不是高來高去?「書空咄咄」者有之,在家裡裸體喝酒,還大放厥詞「天地是我棟宇,屋室為我褌衣」者有之。願意花時間對小孩「說教」,實非名士等級,願意花時間「陪小孩」,是超乎名士之間標榜的美德。
那天講座,我還說了「我自教兒」、「紫羅香囊」、「德教」……等典故,好多人說:真的被謝安圈粉了,他真的是雅人風致的長輩,正向管教、身教、尊重。魏晉時代的小孩,是不是特別聰明有個性!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阿伯在背後罵爸爸的時候,陳元方義正詞嚴地反駁的故事——「日中不至,即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罵得頭頭是道,讓對方灰頭土臉,無顏以對。陳元方還有個弟弟季方,兩個人都很會講話(「難兄難弟」一語的出處)。
也許有人會想知道,這樣的小孩是怎麼教出來的?
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想一想的是,這個時代的小孩怎麼教?
聰穎有主見的小孩,守禮的,大人怎麼教?
聰穎有主見的小孩,不守禮的,難教怎麼辦?
我們這個世代的孩子,由於自由開放,生活安定,養尊處優,聰明有個性的學生,難道不是越來越多?
這個時代,不能罵,真的不能罵,所以,長輩的修養和身教的重要性也比過去重要。我很幸運有機會看到這套《少年讀世說新語》。我剛好想幫我們家恐懼文言文的兒子選一本文言文足量,簡單,又容易下嚥的書。心想:是不是有這麼剛好的書?我知道很多媽媽跟我一樣都在等這樣一本文言文教材。
《少年讀世說新語》每一篇,都是四個段落串起來:「OO(如:謝安)的故事」、「原典精選」、「輕鬆學古文(文言常識)」、「詞語大補帖(來自世說的成語)」。其篇幅比例是「OO的故事」:「原典精選」:「輕鬆學古文(文言常識)」:「詞語大補帖(來自世說的成語)」約是—10:3:2:1。換言之,故事多多,原典精選,文言常識工具箱少少,完全配合新綱精神,重議題,少認知。
文言常識工具箱篇幅雖少,每冊卻也點出三十個實用的古文工具,像是「江左」到底是什麼地方?為什麼叫江「左」?皇帝的用品怎麼稱呼?用文字學說明「欲」這個字的意思……實在很適合文言文弱者和古今不擋的愛好者享用。
不過,誠如祁立峰教授在推薦影片裡說的,不要把這套《少年讀世說新語》 當作一本讓中學生文言文變強的工具書而已。六朝人物,有許多正面人物,俊朗的身影,也有很多反面人物,勁爆的言行。
我最喜歡跟孩子講石崇的故事,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演他摔壞王愷的珊瑚的那一幕很多次了,每次,學生們都會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拍拍手再請下人抬出來的「(想像的)珊瑚」慨嘆。
我們當然不認同石崇鬥富的行徑,但是對他的極端非常震撼。我覺得認識這樣的人物非常重要,它開展我們明白什麼是「自負」和「有錢人玩的遊戲」。而或許,六朝人物迷人的地方,就是「極端」二字。看《史記》也很過癮、看《三國演義》也很刺激,但是看《世說新語》,是完全不一樣的享受。
現代人的口味越來越重,《世說新語》筆下的魏晉人物,卻一直走在我們的前方。什麼是「躺平主義」?如果問劉伶,他要大笑了。一千七百年前,他早就躺好躺滿了。余秋雨問:為什麼他們破碎的人格,那麼令人難以忘記?我想,是因為「極端」。
寒雪夜集,是「極端」的慈愛
卿卿我我,是「極端」的親暱
長安日遠,是「極端」的邏輯
忿食雞子,是「極端」的急躁
陶侃削竹,是「極端」的節儉
如果謝安在沉穩自重的第一象限,石崇就在對面的第二象限沉穩,卻自負,我們對人的認知與想像就拉開了。
這《少年讀世說新語》 套書的三個子題:「亂世中的堅持」、「人性中的至情」、「思潮下的智慧」,成了「不想『隨波逐流』」、「活得『至情至性』」、「堅持『放浪形骸』」的辯證與衝撞的資料庫。
「不想『隨波逐流』」有多難?
「活得『至情至性』」有多苦?
「堅持『放浪形骸』」有多累?
我們因為《世說新語》,多懂得了很多,他們需要愛,又把自己搞得稜稜角角,混身是刺;好像很堅持,卻又放縱自己途窮而哭。有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血氣未定,血氣方剛。而《少年讀世說新語》的詮釋有情有味,又充滿讓少年對照自省的意義!
▲文章取自:Taco老師.墨力全開——深入閱讀與寫作
少年讀世說新語 (全套3冊)
Photo:PhotoAC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妍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