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帶女兒去上職能課,我坐在外面等,接著一對母女坐在我旁邊。
我正專心看《Diary of a wimpy kid》突然被這對母女嚇到。正確來說是被媽媽嚇到,不是被女兒嚇到。媽媽完全不顧狹小的診所走廊空間,坐著許多家長,直接面露兇相,責罵口氣開始質詢女兒。
媽媽:「為什麼這幾題會錯?英語就只有8X分?」 女兒:「因為這幾題我沒聽清楚。」(我猜是聽力測驗)
媽媽:「為什麼沒聽到?」 女兒:「因為因為那個講很快呀!」
接著「啪」一聲,我猜動手打女兒,沒轉頭看不確定。
媽媽怒:「什麼太快聽不清楚!你這就是不應該。別的還不說,我可是讓你從幼兒園就學英文,你這分數能看嗎?我錢花到哪裡去了?還有為什麼這題沒有寫答案?」
女兒委屈:「這題我沒聽到。可能是F可能是...我不知道所以沒寫。」
媽媽更氣了:「沒聽到就不用寫嗎?就放給他錯嗎?你至少要隨便寫一個答案啊!有寫也許有分數,沒寫一定扣分。」
女兒:「可是我沒聽到,我不知道怎麼寫啊!」
媽媽:「所以就給他扣分?」「啪」又是一下。
我認為女兒觀念還比媽媽好,胡亂寫一個答案即便對了能證明什麼?
女兒:「媽媽我跟你說,我們班那個小美(名字我亂取)他英語一百分。」 媽媽更氣了:「你還敢說!人家一百你這是什麼智障成績!」
女兒:「媽媽,那個小雄他分數比我差,他只有3X分。」 媽媽更兇了:「你跟他比幹嘛?他在資源垃圾班,你也在垃圾堆裡考3X分我也不會氣。」「數學為什麼7X分?一堆在錯什麼意思?」
女兒還沒開口,媽媽:「你到底有沒腦袋啊!這題這樣那樣......,怎麼這麼笨啊!」
女兒想說話,但媽媽又霹哩啪拉咒罵起來。
(我終於看到是小三女童,好想跟她講再忍耐一年,小四數學你媽媽也不會了)
媽媽:「那自然幾分?」 女兒:「93分!」 媽媽:「還好啊!班上一堆一百分,93分也沒什麼用。」
中間那位小三女童一直想和媽媽分享她在學校的故事。
但是媽媽一直打斷女童的話,並且直白講:「我才不想聽你在學校發生什麼事。那個我不要聽!我只看分數成績。」直到我帶女兒下樓要回家,還是唸個不停。
我想對那位媽媽說的話:
其實我很想過去跟那位媽媽說(但真的她臉超臭,算了):
1.即便你很重視成績,那也是過去式了。一直這樣唸,而且是貶低女兒方式,你女兒未來只會越來越討厭讀書學習。遲早她會領悟一點:反正都一樣被罵,躺平更舒服。
2.不覺得女兒分享自己在學校的事很重要嗎?那是你們母女的談心耶,這是加深親情關係。即便她說誰誰好厲害可以考一百分,那也代表女兒有欣賞他人的眼光,這也是正向的。也許你傾聽鼓勵引導,他會向那位同學看齊啊。
3.日本有篇文章寫道,關於小學生課業學習,他們給予兩點:幫助孩子有明確具體目標(具体的な目標を認識させる)、讓孩子記住學習可以帶來快樂(できる喜びを覚えさせる)
親情比分數重要,不要讓孩子認為讀書學習是痛苦的事。
本文經 竹軒的親子理財筆記 授權轉載,未經同意請勿刊登
Photo:shutterstock/達志
數位編輯:黃晨宇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