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上路,新增「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而且111學年學測與指考的自然科都會將自然探究與實作納入考試範圍。但這門課既沒有課本,也沒有固定的課程內容,令許多高二生(適用新課綱的第一屆)及家長擔心到底要考什麼?怎麼考?
新北市為減輕教師各自摸索命題的壓力和負擔,以及確認學生對課程學習內容的理解度,率全國之先、將於3月26日實施自然探究與實作的模擬考,考試對象為全新北44所高中的高二自然組學生,估計約有5100位學生應試,搶先體驗新題型。
「自然探究與實作」的考試方向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命題方向以領綱的學習內容為主,包括: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考試時間為一節課50分鐘,預估有15至18題,其中會有題組。另外,試題題型符合111學測的變革,也有非選題。
模擬考的命題,由新北市「高中自然領域課程發展中心」15位核心教師,與國教署「探究與實作課程北區推動中心」合作,去年9月就已展開試題研發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考題經大考中心的四位教授協助審題,提高試題的信度和效度。
今年7月底,大考中心將舉辦「110學年學測試辦考試」(包括學測各科),為什麼新北要搶在3月底實施自然探究與實作的模擬考?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高二學生已經上了一學期的探究與實作課程,3月底考試,除了可以確認學生是否了解課程的內涵,還有一學期可以修正調整學習之外,考試的結果分析也會提供給各校參考,作為各校課程或教學修正的參考,也減輕老師們的命題壓力。
「自然探究與實作」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擔心這門課沒有課本,老師到底要怎麼上課?新莊高中總務主任暨生物老師李貞苡表示,過去自然老師使出渾身解數、要灌輸學生學科知識和原理,但現在是老師要忍住、不教學生知識,想辦法引導他們,觀察生活周遭的現象,找出問題,然後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李貞苡解釋,過去物理、化學課做實驗,比較像是「食譜式」的實驗,要做什麼主題、目的、過程和方法都已經設定好了,老師提供材料、步驟,學生最後做出一個蛋糕。
但「自然探究與實作」課,實驗只是課堂上的一個學習過程;老師提供的是一個情境,例如水資源的回收,學生分組、各組想探討和解決的問題不一樣,有些組想回收水可供澆花,有些組想將水更純化,「各組各自擬定研究計畫,要做哪些實驗,老師不會提供任何食譜。」
簡單來說,自然探究與實作就是教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
每一所學校的課程內容都不一樣
高中自然科必修學分為12學分,其中,自然探究與實作占1/3、4學分,為不分科、跨領域的學習,每一所學校的課程內容和上課方式都不一樣。
以新店高中來說,為地科和生物老師協同教學。地科老師白佩宜指出,這門課的設計希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察覺可以探究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課程先從孩子有感的事情切入,例如讓學生看學校合作社人潮流動的影片,孩子們注意到:多數是2、3人結伴去買東西,男生喜歡買冰品,開始思索不同時間下課的人流變化、購買的品項有什麼不同等。
另外,有一個單元為「當熱桔汁遇上保麗龍杯」,學生設計各種飲料的實驗。白佩宜表示,很多學生在國中時沒有什麼做實驗的機會,對實驗用具不熟,透過規劃實驗、實際動手、練習製作結果圖表,對學生來說都是很新的經驗。
自然探究與實作,為學生帶來新型態的學習方式。白佩宜說,剛開始學生會不停問「我要做什麼?再來呢?這樣對嗎?」他們習慣等指令和答案,但這門課不會有人告訴你答案,你必須自己找出來。
關於評量方式,各校也不一樣。像新莊高中採多元評量,期中沒有紙筆測驗、以學生的學習表現為主,期末則採紙筆測驗,包括:省思與回饋(即表達與分享)、科學研究法的通則。
也因此,對108新課綱首屆的高二生和家長來說,新北市這次實施「市級」的自然探究與實作模擬考,意義重大,可以大致感受一年後學測的出題精神和方向。
攝影:吳毅平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