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每隔4年舉辦一次,2019最新結果公布顯示,台灣學生數學和科學的學習成就高,顯著優於國際平均;但興趣和自信心低,比例高於國際平均。
TIMSS是由「教育成就評鑑國際協會」(IEA)實施,每4年施測一次,針對參加國家或地區4年級與8年級學生抽樣,進行數學與科學的教育成就調查。台灣自1999年開始參加,2019年為第6次評比,台灣各項成就表現都名列國際前5名,且比起上一次評比(2015年)排名都往前。(見表1)
表1.TIMSS 2015與2019年台灣成就表現世界排名
4年級生
8年級生
2019年
2015年
數學
第4名
第2名
第3名
科學
第5名
第6名
TIMSS計畫主持人、師大科學教育中心教授張俊彥,針對TIMSS 2019年的調查結果,提出以下4個觀察重點:
重點一、數學與科學成就表現,顯著優於國際平均
根據1999年至2019年結果來看,台灣4年級、8年級的數學和科學成就持續進步,且表現顯著優於國際平均。
TIMSS評量內容分為三個層次:認識、應用及推理。8年級數學,學生三者分數相當,認知能力發展均衡。值得注意的是,在8年級科學部份,「應用」與「推理」能力相對較弱,顯著低於「認識」能力。(認識600分、應用567分、推理559分)。
重點二、數學與科學學習落後學生百分比下降
4年級數學落後學生百分比,從5%下降至4%;4年級科學落後學生從12%降至11%。8年級部份,數學落後學生百分比從12%下降至10%,科學落後學生從14%降至12%。
重點三、除了4年級科學,學生對數學和科學學習感到疏離(不喜歡、沒自信、認為沒價值)的百分比高於國際平均
4年級學生,不喜歡/沒自信學科學的百分比,分別為12%、19%,和國際平均差不多。
比起4年級,8年級對數學和科學學習感到疏離的情況尤其明顯。8年級生不喜歡/沒自信學科學的百分比,高於國際平均。不喜歡的30%(國際平均20%),沒自信的63%(國際平均38%)。另外,認為數學或科學沒價值的百分比,也遠高於國際平均,數學40%(國際平均16%)、科學45%(國際平均22%)。
重點四、越常做實驗,學生科學學習興趣越高
調查顯示,越重視科學探究的國家,8年級生學習興趣越高。另外,越常做實驗,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越高。
張俊彥指出,108課綱有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好奇心、科學學習動機,也能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科學應用及推理的能力。
東亞國家普遍重視教育,相對表現傑出
參與TIMSS 2019調查的國家,參加4年級評比的共有58個國家,加入8年級評比的國家有39個。排名前5名的國家,幾乎是東亞國家(見表2),而且是以顯著的差距領先歐美各國。
表2、TIMSS 2019年全球排名前五名國家
4年級
8年級
1
新加坡
2
香港
台灣
南韓
3
俄羅斯
日本
4
5
從量尺分數來看,4年級數學,新加坡得分625、台灣599,美國為535、芬蘭532、德國521。8年級數學部份,新加坡616分、台灣612,以色列519、美國515、芬蘭509。
4年級科學成就,新加坡595分、韓國588、台灣558,芬蘭555、美國539。8年級科學部份,新加坡608分、台灣574、芬蘭543、美國522。
大魚小池塘,因此學生壓力大
何以東亞國家成就表現遠優於歐美?張俊彥分析有幾個原因:(一)普遍重視教育,從政府到家長都很重視,相對對學生的成績有高度影響。(二)新加坡、香港、韓國、台灣、日本皆為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也影響教育發展。(三)實施「考試篩選」制度,家長重視子女升學、追求好學校,因此學生的學習程度普遍不錯。
張俊彥指出,從「大魚小池塘」的理論來看,一群大魚在小池塘裡彼此競爭,因此造成不小的壓力。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台灣學生的學習成就佳,遠優於國際平均,但學習的興趣以及自信心反而比較差。
張俊彥認為,108課綱的精神是很好的,希望孩子保持競爭力,也能有更多元的學習,而不是把知識當成唯一,幫助孩子有機會多嘗試一些事情,升學的壓力不要那麼大。
幾個重要的國際教育評比,包括:TIMSS、PISA、PIRLS,張俊彥認為,排名結果很類似,因為國家的教育發展和經濟實力有高度關係,排名前幾名的都是已開發國家。「和歐美相比,最大差別是他們沒有我們那麼重視教育。」
另外,張俊彥觀察,東亞國家在PISA表現上相對沒有TIMSS表現那麼好,但都還維持在一定的水準。因為PISA強調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能力本位評量」,TIMSS的評量比較接近「課程本位」的成就評量,很接近台灣的課堂評量方式,因此TIMSS表現更好。
圖片來源:Unsplash
數位編輯:羅梅英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