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或學校經常使用「好寶寶印章」或「好學生印章」,孩子很在意這個印章數,被貼「印章」或貼別人「印章」,是許多人很有共同經驗的事情。
盈帆不敢以好媽媽自居,她以生活中孩子和媽媽常見的互動為題,創作這個暖心、有趣的故事,療育媽媽與孩子的生活小摩擦,讓親子之間更珍愛彼此。
花生米家的冰箱上,有張蓋印章的紙。 如果花生米表現不錯,媽媽就為他蓋上一個好寶寶印章。 媽媽說,蓋滿一百個,可以換玩具。 花生米常常在冰箱前,算算他集滿了幾個印章。 這一天,花生米玩完玩具不想收。媽媽說:「我要在你的紙上蓋壞寶寶印章。」
花生米不喜歡這樣,他想到:「我也要蓋壞媽媽印章。超過一百個壞媽媽印章,你就會被抓走……」
你們家有好媽咪嗎? 你們家有好寶寶嗎? 你們家有蓋印章的事情發生嗎?
親子間最甜蜜也最寫實的情境, 最貼近孩子的心情、好寶寶最愛的一本書, 好媽媽一定非讀不可!
後記
有一天,我三歲半的孩子不肯收玩具,孩子的爸爸跟他說:要幫他蓋「壞寶寶印章」。
我很驚訝,這不是爸媽該跟小孩說的話吧!但孩子的爸爸,總是家中那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其實,我很羨慕孩子的爸爸這樣自由自在,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回想童年時光,我好像就很在意大人的評價,那時候,非常在意能不能得到一張張好寶寶貼紙、或是好孩子獎勵章,對於那些打分數的考卷也相當緊張。面對大人口中,你是「好」孩子還是「壞 」孩子的評語,簡直就是決定我喜怒哀樂的關鍵。現在長大了,則是在意工作的評價、別人的眼光和親友的話語。
在我成為媽媽的角色之後,有更多教養評價,由孩子的表現加諸回到自己身上。我與一般的父母一樣,會在意自己當媽媽夠不夠「好」。
身為父母之一,我是讓小孩社會化的引導者。理論上,小朋友每天要固定時間作息、要保持清潔、要有禮貌……對於這些準則,小朋友做不到的成分居多。
我也時常在想,用好、壞來做價值評價,是否適當呢?
實際上,我自己對煮食、清潔、規律生活也興趣缺缺,創作繪畫、捏塑有趣多了。其實我也只愛「玩」啊!
也許過了若干年之後,終究有這麼一日:小孩會有禮貌與守時,家中終究會變整齊,大家終究會有飯吃。而在這個日子到來之前,大人、小孩只能在互相拉鋸中找到一個平衡。
拋開好與壞,用一些親親、一些抱抱,讓日子過得開心,也許就是幸運、幸福。
摘自 陳盈帆《好媽媽印章》/聯經出版
Photo:聯經出版.
數位編輯:陳玉玲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