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途中,母女展開了一段對話,從便當開始,寶可夢結束⋯⋯
「媽媽,我同學都覺得,妳媽媽怎麼可能在上班?!」新學期開始帶便當的小女兒拉拉我的手說。
「那妳怎麼說?」我問。
「我告訴她們,我媽真的在上班啊,為了做便當,她都十二點才睡覺,早上五點就要起床⋯⋯」女兒說。
「那你同學怎麼回答?」我繼續問。
「他們說你媽好可憐⋯⋯然後還是有人不相信妳在上班⋯⋯」
「不會啊!」我跟女兒異口同聲說出這三個字。
然後,我們進入人生哲學的對話。
這是媽媽的取捨
「不可憐啊,這是媽媽的取捨,看妳吃便當吃得開心,就不覺得累啦!」我說。
「對啊,我也跟同學說,我媽一點都不可憐,她開心的很!」女兒說。
「嗯,媽媽選了做便當,就要犧牲一點點睡眠時間。人生也不過這樣,生出來的時候脫光光來,上天堂的時候也可以脫光光走,中間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得到和失去,這些都是交換取捨後的累積⋯⋯」我岔開話題。
「妳要脫光光上天堂喔!」妹妹跟著岔開了話題。
「對啊!如果可以的話!所以很多東西,其實都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最後媽媽只想要帶走和留下,在『得到』和『失去』的交換和取捨之後,那些所有美麗的回憶就夠了⋯⋯」
妹妹好像沒有很懂,於是我們進入了寶可夢的對話。
我又說:「就像玩寶可夢啊,我們在補給站一直補給,但袋子會滿,這個時候你就得刪掉一些東西,去交換你從新的補給站得到的一些東西。」
妹妹馬上被連結了,因為資源有限(袋子有容量限制),所以為了繼續玩遊戲累積分數,享受玩遊戲過程累積的樂趣和智慧,我們裝補給的袋子滿了,就必須刪掉一些過去的收藏,才能收進新的補給。
這個過程我們有過很多的討論和機會教育,包括很少「打怪」主要玩「抓怪」的我們,在不同階段,取捨刪除的東西不同,保留和刪除的數量,也會跟著變化。重覆練習的過程中讓妹妹明白,即使是再好的寶貝,現在用不到,留著也沒有用,所以不得不取捨時,她和媽媽都在透過遊戲來練習取捨和放手。
「不過媽媽,我發現了喔,如果袋子滿了,雖然不能補給,但是只要轉那個補給站,分數還是會增加⋯⋯」妹妹說。
「真的嗎?」關於寶可夢的學習,媽媽99%都落後妹妹半拍。
「那還是跟人生一樣啊,如果你已經很確定袋子裡的補給都是你要的,不需要再交換和取捨了,我們就不用刪除舊東西補給新東西了,但人生還是會一直往前走,一直累積它的回憶,就像遊戲的分數會增加,會一直累積過關一樣,只是每個人累積的多或少,深或淺都不一樣而已。」
Photo:Phalinn Ooi, CC Licensed.
執行編輯:王穎勳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