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深耕校園三年有成!引導孩子釐清需要和想要,找到對應的資源

在國小的教學現場,老師就近觀察到,忙碌的家長習慣將補助禮券作為餐費,讓孩子自行前往超商選購,卻沒想到孩子沒買早餐所需的麵包牛奶等主食,反而買了一堆喜愛的可樂、口香糖,再轉頭向同學們討要多餘的早餐來填飽肚子。

 另一個場景,校內正舉辦歲末公益捐款跳蚤市集,孩子賣出曾經最喜愛的玩具車,得到一百元;從中抽出三十元,買下了新看中的小飛機,並滿心歡喜地將剩下的七十元全數捐出。問他為什麼,他說:「那個玩具車我本來就不玩了,而且我也買到我想要的啦!想讓別人(受捐款人)也可以買到他們需要的。」


理財教育,是價值觀的釐清

CHA-CHING 是英語模仿收銀機打開錢櫃的聲音,代表著有錢入帳或出帳;同時也是保誠亞洲公益基金攜手瀚亞投資及保誠人壽,為了協助亞洲學齡兒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所設計的一套免費教案『CHA-CHING 兒童理財教育』的由來。教案環繞著理財四大核心概念 — 「收入、儲蓄、消費、以及捐獻」,用卡通形式呈現樂團成員使用金錢態度的不同,並透過樂團MV表演和桌遊的方式,吸引並強化孩子們去釐清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108課綱強調財金素養,將理財教育向下扎根,把金融知識融入在教學或課程活動中,為學生奠定基礎金融理財觀念,及早學習財務規劃。而CHA-CHING 兒童理財教育攜手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在台灣推動多年,並從2019年起,得到新北市政府、基隆市政府的支持,媒合六所種子學校:新北市安和國小、新北市頂埔國小、新北市積穗國小、新北市廣福國小、基隆市信義國小,進行為期三年的校園深耕專案,並於2021年初率先完成三年種子計畫,成為第一屆金牌學校,受惠學生數超過千名!老師們將CHA-CHING 兒童理財教育與國小四五年級既有的社會理財課程具體結合,依照課程所餘時間,靈活選用作為教學補充素材。


▲金牌學校新北市安和國小廖文賢校長(左圖中)、新北市頂埔國小陳芳秀(右圖中)主任代表授證
 

理財教育結合積分獎勵,讓小朋友超有感!

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光從眼神就能看得出來孩子們對課程是否有共鳴。第一屆金牌學校新北市頂埔國小學務組組長暨社會領域召集人張巧燕老師直言:「教學現場最怕的,就是小朋友當下玩得很熱鬧,但是事後沒感覺!」。

針對中低年級的小朋友,可以透過教案中卡通化的桌遊與MV的引導,並選擇雞排、珍奶等生活常見商品,透過遊戲貨幣或者班級內的積分獎勵機制來實作,讓孩子學習去釐清有形商品與無形服務的差異,以及價格與價值的關聯性,「這樣很容易就讓所有小朋友都投入其中,這點可以從他們的表情、動作、甚至舉手發問的問題都看得出來!」

而針對中高年級的小朋友,老師則直接向他們提問:「剛剛的體驗你得到了什麼?你的感覺怎麼樣?」讓孩子在自我表達的過程,產出並統整想法與感受;甚至進一步追問其他同學「你聽他這麼說,那你的感覺怎麼樣?」張巧燕老師以搭鷹架的方式,讓同學之間擦出平行交流的火花,也藉由孩子們彼此回顧自我認知的過程,再次思考並招喚出後設認知。

▲圖說:新北市頂埔國小張巧燕老師授課過程。
 

孩子對理財態度大轉變,家長也跟著嚇一跳

同樣身為第一屆金牌學校的新北市安和國小忻詩婷老師,則是透過當班導的機會,將平常的綜合課程活動時間,結合108課綱中的財金素養教育,帶領孩子們自製日記手札與學習回饋本。她也因此觀察到擁有理財觀念的孩子,對於收入與消費,展現出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態度。

「我們校外教學去大稻埕參訪百年米店,就有孩子一直追問老闆扛米的工作內容與收入,原來是他覺得米店工作的性價比很高,甚至主動跟老闆說長大要來應徵當米店員工!」

「也有孩子因為想要買手機,開始動腦筋到家裡的總開銷,特別用Excel作了家庭收支表來跟媽媽核對,連爸爸想買新東西,都被他以使用率太低為理由,而說服爸爸放棄。」

當孩子逐漸理解每個東西都是有價的,自然就開始懂得珍惜身邊的資源,有能力釐清自己內心需求的急迫性,並願意為此付出相對應的費用與努力,「從學生影響到家長,這樣的逆向工程,證明了孩子已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忻詩婷老師驕傲地說。


▲圖說:新北市安和國小忻詩婷老師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