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許多可以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像是每天的吃飯時間、穿脫衣服、做家事,或者遊戲等方式。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完成某項活動,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慢慢掌握技巧,並且獲得自信。以下提供簡單的居家遊戲和生活自理的引導技巧,供家長們參考:
1.學會自己扣鈕扣、拉拉鍊
衣服上的鈕扣和拉鍊,是許多孩子穿脫衣服時的小挑戰。在動作發展上,3〜4歲大的孩子能夠自己解開鈕扣和拉鍊頭,4〜5歲的孩子可以扣上鈕扣和拉鍊頭。想訓練孩子自己扣鈕扣或拉拉鍊,可以遵循以下介紹的引導技巧與遊戲方法。
(1)先將衣服放在桌上練習,動作熟練後,再練習處理穿在身上的衣服。
當衣服穿在孩子身上,孩子會需要低頭去看,很容易看不清楚。加上動作尚不熟練時,很難建立成功經驗,久而久之孩子會因為感到挫折而不願意嘗試。因此,剛開始可以先將孩子的衣服放在桌上練習,讓他們在能夠正面看得很清楚的情況下練習,是非常簡單又有用的引導技巧。
(2)先學會解開的動作,再練習扣上鈕扣和拉鍊頭的動作。
因為扣鈕扣/拉鍊頭的動作會需要對準,必須有較好的手眼協調與精細動作才能做到。我們可以先引導孩子練習解開的動作,學會之後再練習扣上的動作,減少練習過程中的挫折感。
(3)先練習大鈕扣,再練習小鈕扣。
孩子的衣服鈕扣都很小,很考驗手指的精細動作能力,因此剛開始練習時,可以用家中大人的衣服,鈕扣和洞口較大能使孩子更容易成功。
(4)教材DIY:自製不織布鈕扣教材
準備一些不織布、緞帶和鈕扣。將鈕扣縫或黏在緞帶的一端,並將緞帶另一端打結。剪幾塊小塊不織布(可以剪成不同的可愛形狀),並在不織布中間剪開一個洞,讓孩子練習把鈕扣從不織布的洞中間穿過去,像是串珠一樣。過程中,孩子能練習到以前3指捏鈕扣,並對準洞口穿入的動作。
2.學會自己打繩結、綁鞋帶
一般來說,孩子會在3〜4歲大時學會用繩子打一個平結,4〜6歲時可透過練習學會繫鞋帶。打繩結或綁鞋帶很考驗孩子的動作熟練度與空間概念,許多孩子在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以下提供一些引導孩子學會打繩結/繫鞋帶的方法。
(1)找一個瓶子,讓孩子練習在瓶子上打結。
由於繩子很軟,許多孩子剛開始會覺得很難控制,更別說是要打一個結。我們可以找一個有重量的水瓶或玩具,請孩子先將繩子繞過水瓶後方,在水瓶前方練習打結。這麼做可以看得更清楚,對孩子來說會簡單許多。
(2)搭配口訣與示範幫助孩子記憶
許多孩子在練習打繩結的過程中,會一直搞不清楚繩子的空間關係,也不知道要將哪一條繩子穿進洞口,因此遲遲無法成功。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的口訣,像是「先交叉,下面的繩子穿進洞裡,再拉緊」等,或是用遊戲的比喻讓孩子覺得好玩,例如告訴孩子「把兩條小蛇打架,看看誰被壓在下面,就要從山洞下面鑽出來」,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並促進理解。
(3) 教材DIY:自製綁鞋帶教材
剪下附錄遊戲書中的鞋子圖片,貼在珍珠板上,用竹籤戳洞,並讓孩子練習依序把鞋帶穿進鞋子中,最後再練習綁上蝴蝶結。鞋子圖可以讓孩子自由塗鴉著色,創作出獨一無二的教材。
3.學會自己用夾子夾東西、用筷子吃飯
3〜4歲的孩子可以多練習使用夾子,使用夾子的能力是利用許多工具的重要基礎,建議提供冰塊夾給孩子練習,因為冰塊夾符合孩子手的大小,他們用起來會更加順利。4歲過後就可以讓孩子試著練習用筷子,剛開始可以先找可拆式的筷子輔助套,讓孩子能更順利地使用、建立信心,當他們的動作漸漸熟練以後,再將輔助套拿掉。
我們可以讓孩子以夾子或筷子來玩遊戲,像是夾海綿、夾彈珠、疊積木等,他們會一邊玩一邊累積動作技巧。或是讓孩子在餐桌上練習自己夾菜吃飯。
4.認識硬幣、幫忙買東西
當孩子有數字和數量的概念後,就可以開始讓他們認識錢幣,像是準備幾個小盤子和不同硬幣,鼓勵他們練習分類。或是多跟他們玩買東西的遊戲,與孩子輪流當老闆或客人,讓他們學習拿指定的錢幣。
在遊戲中,我們可以帶孩子練習生活情境對話,例如:詢問老闆價錢、對客人說謝謝光臨等,促進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帶孩子出門買東西時,多鼓勵他們練習拿出指定的硬幣,像是告訴他們「媽媽還少一個十元,這些錢錢哪個是十元呢?請你幫忙拿給媽媽」。更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可以給他們一個專屬的小錢包,引導他們練習數錢幣,並自己拿給店員或投進自動販賣機中,這些都是非常棒的生活學習喔!
摘自 吳姿盈《 教你玩出無限潛力!給0~6歲孩子的分齡學習遊戲書 》/台灣東販
圖片來源/photoAC
數位編輯/周品攸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