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的公辦實驗教育聯盟》KIST學校不但教品格力,也注重學習成果

誠致教育基金會秉持「關懷弱勢,科學救國」的使命,希望提供每一個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因而借鏡美國最大的公辦民營學校KIPP,同時結合在地化發展出KIST學校,為台灣公立學校的實驗教育帶來新曙光。

全台最大的公辦實驗教育聯盟持續擴大中,由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的KIST聯盟在今年(110學年)增加為9所學校,包括原有的花蓮三民國小、台東桃源國小、雲林拯民國小、雲林樟湖生態國中小、花蓮三民國中、新竹峨眉國中,以及新加入的嘉義光榮國小、新北坪林國中與台南仙草國小。


 

「我們現在的規模已大於連江縣,慢慢往金門縣邁進,」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笑著說,先在困難的偏鄉將教育做好,再進一步「從鄉村包圍都市」,為幫助弱勢的家庭和孩子盡一份力。

自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誠致教育基金會就開始積極與美國的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公辦民營學校建立合作關係,並結合在地化發展出台灣的KIST(KIPP 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學校。從KIPP到KIST,同樣都關注弱勢族群,並以「努力學習,友善待人」(Work hard. Be nice.)為校訓,強調樂觀、自制、堅毅等7個品格力為教育核心。

KIPP的成功經驗帶給KIST極大的鼓舞。過去20多年來,KIPP在美國弱勢學區成立了200餘所學校,大多數學生來自社會底層或少數族裔,但完成大學學業的比例卻明顯高於其他成長於同環境的孩子。

 

台灣公辦實驗教育的希望

以目前台灣公立學校辦實驗教育來說,KIST聯盟應該是最有希望的體系,」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鄭同僚說。

其一,一般公立實驗學校不容易成功,因為校長來去無法自主,加上很多鄉村小校多為代理老師,較難累積經驗。但KIST學校以公辦民營為主,對於學校的人事有較高的自主權,包括可以自選校長(多為實際在創新教育有能力、有表現和有意願的優秀辦學者)、決定任用教師,是很重要的關鍵。

今年KIST聯盟加入一般公立實驗教育學校,如新北坪林國中、台南仙草國小。鄭同僚認為,以公辦民營KIST學校先行實踐的經驗來做輔導,這些學校不論在操作方式、課程內容、組織與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很快取得協助,大量減少摸索和嘗試錯誤的時間。

其二,一般公立實驗教育學校背後的地方教育局處業務繁多、承辦人更換頻繁,很少有縣市設立專責實驗教育推動或輔導機構,學校幾乎都是單打獨鬥,自己摸索、沒有後援。「相較之下,KIST學校後面有很認真、專業的董事會和輔導體制,學校之間又能持續交流、互相砥礪,是能『打群架」的團隊,也創造另一個獨特的優勢。」鄭同僚說。

鄭同僚坦言,私人興辦(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有很多辦得很好,但政府提供的公共資源有限,入學門檻高,不容易普遍化。「公辦民營,較能做好實驗教育,又能降低入學學費門檻,真正同時能實踐社會公平和教育效能。

 

品格力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吳明柱指出,KIST學校相信品格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奠基工程,包括熱情、樂觀、好奇、感恩、自制、堅毅、社交智慧等7大成功品格,但不是流於教條上的宣達,而是在校園每個角落去實踐

包括整個學校環境「大架構」(如教室佈置設計、例行事務)的營造、課堂中融入「雙重目的」(知識結合品格)的教學、把握每個「微時刻」(在生活中談論、建立品格,包括孩子表現好、有挫折或情緒的時候)的接應與影響,讓學校每個面向都有意識的融入品格,並透過刻意練習,發展學生的品格力。

舉例來說,有一位TFT(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志工談到,參訪台東桃源國小放學前的夕圈時,老師和學生一起分享「今天最驕傲的一件事」。她很訝異,有小二生說出自己感到驕傲的是:「我今天上課一直舉手,都沒有被老師點到,但是我有忍住不哭。

其他如「今天體育課我幫○○○拿球,他跟我說謝謝」、「我今天有先把要訂正完的作業寫完,才下課休息」等,好品格隨時在生活中發生,並非遙不可及。

透過自我覺察和學習經驗的分享,讓學生看到自己也聽到別人,並與品格產生了連結。」吳明柱說。

 

有好情緒,才會有好成績

誠致教育基金會投入偏鄉教育,第一個面臨挑戰的問題是:「我們孩子未來考試怎麼辦?」吳明柱強調,品格力對於課業學習其實很重要,學生要先擁有學習動機、處理情緒問題之後,才可能學得好。

KIST學校也很重視學生的基本學力與學習成果,是為了讓弱勢孩子更有能力選擇未來的人生道路。「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與進展都不一樣,我們透過混齡編組上課、善用數位學習資源等,進行差異化的學習,甚至做到個人化的學習。」吳明柱補充。

以110年國中會考的待加強(C)比例來看,可以發現KIST國中畢業生的整體表現大多比往年進步,甚至有學校除了英語接近全國平均之外,其餘各科都比全國平均來得好。

一個學校要成功,除了有理念、有願景之外,還要有足夠的支持輔導系統,以及行政運作與各科教學的好方法。」雲林樟湖生態國中小校長陳清圳說。

陳清圳不諱言,樟湖曾面臨學生學習力低落、校內凝聚力不足的重大危機,但在2019年轉型為KIST公辦民營學校後,帶來有系統性、有思維性的改變。

舉例來說,老師願意花更多時間投入在孩子身上。包括平日下課後留下來加強輔導學生,幫忙載學生回家;或利用假日在斗六找一間空房子,把想讀書或沒辦法讀書的學生聚集在一起,陪伴、指導他們,並提供午餐。

老師的心態是最大的改變,也是最難形塑的文化。」陳清圳為KIST學校做了最有力的見證。

圖片來源:雲林樟湖生態國中小

數位編輯:王惠英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