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新型學測自然科的考試範圍,將納入沒有課本的「自然探究與實作」,不少學生和家長都很擔心怎麼考?新北市率全國之先,於3月底舉辦市級的「自然探究與實作」的模擬考,減輕家長和學生的焦慮。
對適用108新課綱的高中生和家長來說,新北的「自然探究與實作」模擬考,不只題型極具參考價值,最後的成績分析結果對高中生和家長來說也深具意義,可作為未來準備大考的參考方向。
《未來Family》特別採訪新北市教育局、明德高中物理老師陳育仁,陳育仁為模擬考命題小組成員之一,同時也參與成績的統計分析;針對這次模擬考的成績分析,有哪些重要的發現?
重點1 不少排名中後段的學校,反而考得好
出乎意料的,成績較高的學校之中,有不少並非排名較好的學校,而且差異很明顯。新北市教育局指出,從成績的落差來看,「各校學生對於探究與實作課程的掌握度是有顯著差異的。」
陳育仁指出,「各校學生經過會考的分流,原本基礎學科能力就有差異;這次模擬考卻看到許多排名沒那麼好的學校,反而成績很不錯。」「需要具備較難知識的考題,他們不見得考得贏其他人,但在其他題目以蠻大的差距贏過其他學校,才能排名在前段。」
由於「自然探究與實作」沒有固定的課本,因此,每一所學校的課程內容和上課方式都不一樣。陳育仁指出,考得好的學校,肯定有落實課程教學,且成功引導學生好好學習。
以明德高中來說,其入學成績在基北區偏後段的學校,但這次模擬考成績出奇的好,衝到中間段。
重點2 所考的4個能力之中,「發現問題」和「論證與建模」的表現最弱
「自然探究與實作」領綱的學習內容,包括: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模擬考命題時,每道題目也以對應這4項能力為準。
從答題的情況來看,以「規劃與研究」的表現最好,學生掌握的程度比當初預期的更好。
而「發現問題」和「論證與建模」兩者的表現相對弱。陳育仁指出,過去的教育比較是老師單向地教學生知識,很少著墨或鼓勵孩子發現問題、從現象定問題,因此,學生相對不熟悉這些能力。
「論證與建模,是教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態度、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陳育仁說,有些論證的題目學生會用既有的知識去答題,而不是從題幹給的資訊和證據去做判斷,自行擴大解釋。
「表達與分享」的部份,紙筆測驗並不容易呈現,可以考的是圖表製作和科學性描述,「學生的圖表表達能力掌握得不錯,但科學性的描述偏弱,」陳育仁說。
重點3 有實作的經驗,較能考得好
有些家長認為,如果學生沒有做過考題的類似實驗,怎麼會答題呢?陳育仁澄清,只要學生掌握探究與實作所要學的4項能力,就可以考得不錯。「有沒有做過類似的實驗不是重點,關鍵是你有沒有把這4個能力學好。」
而且數據證明,「自然探究與實作的成績,與入學成績沒有直接的相關性,」換句話說,有沒有認真學這門課才是最重要的。陳育仁舉第15題手寫題(非選擇題)為例,「很明顯地,學科成績好的學校偏向用學理去解問題、直接代公式,但這樣其實解不出來。」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實驗流程設計、報告的項目與相關內容等,學生確實要認真上課才能掌握;若課程有效的教與學,學生對這類題目的掌握度高。」
重點4 圖表判斷的閱讀理解能力,普遍表現好
新北市教育局指出,「從試題的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對於題幹、數據圖表的閱讀理解能力很好,這類型試題的掌握度都高。」
這次模擬考的考試對象為全新北44所高中的高二自然組學生。陳育仁認為,選擇念自然組的學生,相對地圖表判斷、從圖表擷取訊息的能力都不錯。而且,自然探究與實作的課堂上,判斷問題時需要大量地閱讀資訊、各式圖表,取捨哪些資訊有用或是沒用,這些過程都在練習閱讀理解、圖表判斷等能力。
重點5 結合較難知識的考題,與學科表現(入學成績)高度相關
從成績分析來看,融合基礎知識的考題如:兒童玩具「喝水鳥」,考的是國中、小學過的蒸發現象。這類型的題目,「學生的掌握度高,且鑑別度高。此外,與學科的表現呈正相關、貼近高中入學成績,」陳育仁說。
因此,反而無法判斷答對的學生是以既有的知識去判斷答案,或者是因為自然探與實作課學得好、學會這些能力。
結合較難知識的考題如:澱粉酶入題,加上需要圖表綜合判斷的能力,陳育仁指出,「學生的表現較弱,答對率不高,這類試題跟學科表現更為貼近、與入學表現更相關。」並且,出現「臨界現象」(就是學科表現在一定程度以下的同學,表現會大幅度下滑)。
陳育仁分析,其實學生並不一定需要了解這些專業知識,依照探究與實作所學到的能力也可以解題。「當初命題時,原本希望探究與實作學得好的學生,也能答得好;但從成績來看,顯然不少學生都被專有名詞嚇到,最後選擇放棄答題。」
重點6 手寫題考繪圖實作,表現未盡理想
第20題手寫題,考的是依據數據、畫出關係圖。陳育仁指出,學生繪圖的表現,包括:坐標軸、刻度和圖表標題的取法,沒有想像中的好。
理論上,自然探究與實作課堂,學生們都需要做報告、PPT或海報,表達和分享成果,對繪圖實作應不陌生才是。陳育仁分析,可能是因為分組學習,成員各自分工,不是所有人都有繪製圖表的實際經驗,所以疏忽了細節。他建議,即使小組會做分工,但最好能夠參與所有過程,把所有細節都弄懂,這樣才能真正學會所有的能力。
(「109學年度新北市自然探究與實作模擬考」試題和解答,皆可下載。)
照片提供/新北市教育局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