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放假來試聽的孩子越來越多,不少父母也會希望能全程參與課程,身為師長,我們當然很理解家長擔心孩子、多少想「幫點忙」的善意。然而,卻發現不少學生對於和家長在同一間教室感到緊張,為什麼呢?
記得在一次週末的程式班的午后,一個小男孩就蹦蹦跳跳的走進教室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從在學校玩過的 Scratch 程式積木,到去國外與其他對手較勁、比賽,無不鉅細彌遺,剛加入一個月,就已成為班上的「程式小老師」。
然而奇怪的是,每當課堂接近尾聲,到了家長參觀的時間,男孩表情就變得越來越緊張,當老師點了他回答問題,他只是頻頻回頭看著觀課的爸爸,欲言又止,好像一答錯就有重罰似的。
我們看他神情緊張,於是先點了別的同學,再回頭問男孩的答案,只見他微微點頭表示同意,這時男孩的家長卻開口了:「等一下,OOO 你真的會?算給老師聽」上一秒孩子方鬆懈下來的嘴角,瞬間緊繃了起來。
不管是課外是學校,學生對於和家長同在一間教室的矛盾並不少見。
不少父母會想:「我太了解他了,這孩子一定是.......。」然而當進了教室,卻發現和我們平時眼中的樣子大不相同,可能出自兩種原因:一種是由於孩子擔心無法達到父母期待的壓力,導致表現反常;另一種則是因為有些孩子天生依賴感強,看到父母後,反而不容易積極表現。
相較於過往熟知的「珠算」、「鋼琴」,現代學生的選擇已更五花八門,要家長一門一門理解才藝的箇中奧義當然不實際。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家長也自然地參與孩子的學習呢?
面對學習新挑戰,多觀察,少責備
以學程式設計而言:有鑑於每個孩子對於電腦的熟悉度不同,除了在課前參加試聽,建議家長課前可以先帶孩子親身參觀一次,對於依賴性較強的孩子而言,教室外附有小扇的透明窗戶,既能看見孩子上課最自然的狀態,也讓怕生的孩子感到較為安心,不失為初期訓練獨立、又有效觀察上課狀況的方式。
而對於求好心切、擔心答錯而有壓力的孩子,我們鼓勵家長能多肯定,再對表現下結論 ,比如:「你剛剛反應好快!可以告訴媽媽你怎麼做的嗎?」,如果孩子在課中答不出來,試著給予鼓勵,如:「我也覺得好難,一起想辦法好嗎?」有好的心情,才能冷靜發揮實力。
從專案中學習表達、成就感更加倍:
另一方面,在忙碌的現今,不少爸媽雖然很樂意了解孩子上課的內容,卻因為領域差異太大,而難以了解孩子在學些什麼。這時如果老師能將每一堂課的成品,包裝成有趣的小遊戲,將看似艱澀難懂的程式,透過平易近人、有共鳴的遊戲,讓孩子學著一步步解釋流程給父母聽,不但成為親子間學習交流的話題,還能提升邏輯思考、表達的能力,可謂雙贏。
當孩子的啦啦隊而不是糾察隊
學習不是孩子個人的事。任何學科都有自己的門檻,在面對陌生的才藝領域時,他們就像蓄勢待發中的選手選手:比起當斤斤計較每一個錯誤的評審團,也可以試著成為孩子的啦啦隊,無論歡呼還是失意,多給予一點信任和支持,也許更能看到孩子不一樣的一面喔! ※延伸閱讀 當孩子表現不佳時 請不要像敵人一樣打壓他 應像隊友般支持他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1605 吳鳳:「輸在起跑點」是台灣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不存在的怪獸!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2058
-----------------------------------------------------------------------------------------
學會思考與創造,永遠跟得上時代! 跟著孩子一起從0到1陪養程式腦:https://orangeapple.co/courses/scratch-basic
圖片提供:橘子蘋果程式設計學苑
數位編輯:黃小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