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套專屬於自己的語言體系,有了它,你就是萬綠叢中的那點紅;沒有它,你便仍是萬綠叢中的一點綠。
比如當年很多粉絲迷戀的周星馳,每當他在大銀幕上說「我有事,走先」,觀眾席上總能爆發出嘻嘻哈哈的歡笑。
平平常常的一句話,做了些微調整,產生了不一樣的效果。從此,人們記住了這個喜歡說倒裝句的周星馳。
在生活中語言天才並不少,曾經接觸過一個南方女孩子,按當地的語言風俗,她喜歡倒裝句。
「你覺睡了沒?」
「你飯吃了沒?」
「你試考完沒?」
這種語言方式在她的家鄉原本沒有什麼特別,一來到北方城市,就格外顯得另類有趣。提起她,大家總是呵呵笑:「哦,那個說話顛倒的女孩子。」
另一個女孩子跟她不同,說任何一句話都要把主謂賓語全部加滿。她說話,總比別人多若干字。
「我今天上班路上買了一份雜誌。」換成其他人,可能會簡化成「路上買了雜誌。」
「你可不可以幫我倒杯水?」換成其他人,只會說「幫我倒杯水?」
「這份文件是主任專門交代我做的。」換成其他人,會說「這是主任要的。」
乍看之下,你會覺得她很死板、很囉嗦,但時間久了,大家也都記住了她和她一板一眼的說話方式,這也算是一種成功。
我們都不是演員,沒那麼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也不是人人都情商高到能時時迸發有趣的生活創意,所以,說話就成了通往「有趣」的捷徑。
或許年輕的你會覺得這是在耍心機,連口頭禪都要盡力去偽裝。只接受自己喜歡的,那是性情;接受不喜歡的,才叫社會。這世上有時候只有圓滑,沒有圓滿。才高者或許可以適當任性,如果你才高不及八斗,學識不夠五車,那麼還是努力學習吧。白開水再健康、再環保,人們還是抵不過咖啡、紅酒、可樂的誘惑,因為,做人也需要「味道好」。
世上能人太多,如何能讓自己從中脫穎而出,確實是個嚴峻的問題。至少得先讓人記住你吧。也不必把這想得太難,也許僅僅是一句專屬的口頭禪,就能讓你在他人的印象中加分不少。
至於如何給自己設計一套與眾不同的語言體系,聰明的你,值得好好想想。
聽到這兒,我們若有所悟。又覺得她並非單純在說做生意的事。
Belinda說:「我不是商人,沒法教你們生意該怎麼做。我是覺得,一個人如果能把自己做好,做什麼事都能成。」
「可是這跟有趣又有什麼關係?」
「你以為有趣就只是會耍寶啊?作為社會人,真正的有趣,是好相處的性格,是具備一種讓別人樂意與你交往的能力。」
摘自 蘇芩《你要世俗地活著,才能hold住未來》/麥田出版
Photo:Pixabay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