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琦(Jackie Huang)。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大學和台大雙碩士,主修教育心理學,曾任中學教師,現職 TutorABC 及 tutorJr 總經理、未來教育發展協會副理事長,在相關領域已服務邁入第20年。熱愛教育工作並持續觀察科技趨勢變化,擁有一對雙胞胎男孩,相信學習正在改變,學習帶來改變。
不論是程式設計或是學習理財,我們通常關注的焦點都放在孩子究竟會不會寫程式、懂不懂得存錢的重要,而忽略了學習思考、發現問題才是更重要的能力
在家裡,父母的確要教孩子樂觀;職場上、管理職者要帶領同事樂觀;對自己,多重角色(為人父母、夫妻、子女、同事)也需要讓自己抱持樂觀。原來,樂觀這樣不可或缺。
電視常灌輸買個包包、衣服、安排一場旅行就是寵愛自己,不過我認為「寵愛自己」不該僅被定義成「物質」的消費手段,那未必能讓你找到真實的自己,但人卻能因著「感受自己的真實、依循自己的聲音、關心自己的在乎」而找到真正的那個我,這才是真正的寵愛。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各自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即便是我那一對出生只差兩分鐘的雙胞胎兒子,個性卻非常的不同,我相信每個孩子的情緒反應都是天生的,但也會拷貝父母的模式。
父母的陪伴是一生的修煉,大家都在談陪伴,但要家長把時間都花在孩子的身上,其實是有點難的,因此就算只有一小時,就好好的陪伴,以真實的陪伴取代軀殼的陪伴。
許多父母會抱怨,花那麼多錢送孩子從小學英文、上雙語學校,但要孩子說英文時,卻總是說不好,甚至不敢開口說,一時新仇舊恨湧上來,不滿的情緒無形中給予孩子沈重的壓力,造成孩子心裡的排斥感,一旦不喜歡,就更沒有學習的動力,英文當然就更學不好,不敢開口說了。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