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身為成大中國文學博士,教育+音樂雙碩士,同時育有兩個女兒的新竹高中國文老師歐陽蘊萱,發現背誦詩詞對現代學生並不容易,拿了兩集「決戰詩神殿」給家中小五女兒看,女兒只花兩天就啃完,甚至主動詢問唐詩背景知識。
背誦詩詞對現代學生並不容易,且詩詞包含中國文化、歷史、傳統,對不熟悉這些背景的學生而言,理解詩詞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加上有時學生難以掌握當中情感,造成對背誦詩詞興趣缺缺,認為這是一項無趣的作業。
從現實層面來看,當前教育孩子,是否還要加強背誦的基本功?背誦詩詞或其他文本的意義與目的是甚麼?除了背誦之外,古典詩詞甚至整體語文教學,是否還有其他的策略可以協助孩子強化語感與鑑賞文本的能力?
尤其日前「背注釋」這個話題引發眾多討論,有二十年高中教學經驗的蘊萱老師能夠理解國中端教師要求學生背誦注釋的原因,不外乎是學生甫接觸文言文,對古代語法句構的組成仍處於懵懵懂懂階段,更別說不同時代的文言文邏輯又有殊異。現實層面看,一位國文老師通常任教二到四個班級,加上還有導師事務、備課、班級經營、批改作文、開會研習、培訓選手等等諸多雜事,不可能針對每位學生個別訂正其在字句的錯誤解釋,所以才會以「背誦注釋」的方式要求學生。但要學生「一字不漏」地背誦下來,則是較為極端的方式。應該先求理解,再進行字義判斷。
學習語言和文學,蘊萱老師從不刻意強迫自己的孩子死背,因為每個人適合的學習策略都不同,有的孩子記憶力好,背誦輕而易舉,有的孩子理解力好,視背誦為苦差事。六歲以前,大多數父母應該可以觀察到,孩子是屬於記憶力好還是理解力好的孩子。在大女兒六歲以前,蘊萱老師會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背誦唐詩三百首,那是因為詩歌具有音樂韻律性,透過幼兒此時期發展的競爭與愛模仿的特性,可建構孩子對詩歌的感知。加上餵養大量繪本與故事書作為輔助,可強化幼兒對書籍的興趣與文字的想像力。
進入小學後,因逐漸加入學校各科作業,課外閱讀書籍挑選會越來越重要,因為閱讀時間逐漸被壓縮。此時可開始讓孩子讀一些段落較長的故事書,並引導他們自行挑選不同體裁的書籍,如:科普或歷史故事,培養興趣。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書中角色和情節,啟發孩子思考。
中、高年級已不再是記憶關鍵期,這時如不採取背誦的方式,那麼勢必得有相當大量的重複閱讀,才能自然記得與內化文本。而如何在當前生成式AI造成的生活模式轉變與衝突中,培養孩子因應未來科技時代的能力,「博大精深」是蘊萱老師的建議。所謂「博大」是多元智慧能力的培養,在國小階段進行琴棋書畫等才藝的涵養,不必每一樣都達到精通,但至少要培養一顆藝術心靈的「感動」。「精深」則是視孩子天賦強化其中一二,並培養兩樣以上專長,具備終身學習與好奇心,才能因應多變的社會。GPT等生成式AI或許可達到「科學知」的程度,但要跨越到「詩知」的境界,絕對有難度,這也是人類之所以為人,不可被取代的部分。
對於十歲以上的中高年級學生,古典詩詞是適合的文學教材,而藉由好的課外書,誘發孩子進入古典詩詞殿堂,進而讓孩子燃起想一窺古典詩詞堂奧的興趣,反而才是長久涵養孩子閱讀素養的策略。四五年級以上的孩子,已開始有偏好的書籍取向,拿兩集《決戰詩神殿》給小五女兒看,女兒只花兩天就讀完,過程驚喜連連,甚至主動詢問唐詩背景知識。可見《決戰詩神殿》在實際運用層面,很適合學生建構古典詩詞認知與興趣。以前小孩覺得古典詩詞,難背難懂無趣又艱深,讀完《決戰詩神殿》,小孩就會發現古典詩詞,好玩好笑輕鬆又有趣。
力推「決戰詩神殿」,爆笑穿越劇,讓孩子輕鬆進入古典詩歌殿堂!用孩子的視角,讓古典詩詞內化到心靈深處。
千年奇貓帶路,跳進唐詩宋詞的創作場景,開啟一場詩詞玄幻大冒險
冒險 x 穿越 x 萌貓 x武俠 x 文學
今年最令人期待的東方奇幻小說
跟著詩詞能手夏昆的洗鍊文筆、插畫魔法師唐唐的靈動畫風
參與一人一貓與古人好友們的爆笑穿越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