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有媽媽在《爆料公社》提問:「爸媽拿走孩子的儲蓄很不應該嗎?」引發網熱烈討論。
該媽媽在文章寫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薪資加起來約八萬。但是在雙北養兩個孩子,還要背房貸,家裡每個月的現金流都很緊張,也沒辦法花錢讓他們去上什麼才藝班或安親班。」由於夫妻忙於工作,沒時間準備早餐,所以給50元買早餐,但不會給零用錢。
日前發現大兒子手上有幾千元,原來他把每天早餐的50元省下來,還在學校幫同學代寫作業和罰寫賺錢,存錢要拿來買父母沒辦法買給他的電動Switch。
但因為家裡現金流緊張,爸爸命令「上繳」全部儲蓄並跟他說:「這樣才是懂事的表現」、「要當個聽話的好孩子」之類的。但是,孩子立即表示拒絕,因為他認為那幾千元是私人財產,爸媽沒有權力命令他上繳。爸爸大發脾氣後,還是把孩子的零用錢全部沒收。
我問我家小學生說:「如果父母會拿走你的零用錢,你們會存錢嗎?」
他們說:「還是會存錢,只是不要讓爸媽知道。」
針對孩子省早餐錢為了買Switch,我會依照這三方向引導孩子,分別是:夢想清單、認識需要與想要、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1. 建立夢想清單
我家小學生也曾提出想買Switch,慾望也是個存錢的動力,父母同理孩子想買Switch的想法,建立「夢想清單」的概念,把他們想要購買的物品與價格寫在紙上,貼在看的到地方,例如書桌前,桌墊下。孩子會為了達成目標減少花錢而努力存錢,就像父母都會有想要完成的人生目標「買房」,更應該教導孩子有「夢想清單」。
2. 認識需要與想要
孩子想要Switch,把早餐錢存下來,是為了「想要」捨去「需要」。網路上曾聽過大陸有個男孩為了買iPhone,因而把身體的一個肝賣掉。他把賣肝的錢開心拿去買iPhone,但因不衛生的手術過程,失去生命。
遇到問題又是學習的機會,父母如果能欣賞他的努力,並在日常採購中帶領他們一起思考「需要還是想要」,相信日後孩子減少為了「想要」而放棄「需要」的機會。
3.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我家小學生五月時確診,使得我更清楚有錢也買不到的「健康」。很多人為了金錢,努力工作與投入時間,卻失去了健康無法享受金錢帶來的滿足。
家長可以在「家庭會議」中提出問題:「甚麼是有錢也買不到?」遇到孩子有購買慾望時,由親子對話中介紹需要、想要與選擇替代版本,也學習到金錢的使用。
我們不是天生下來會當父母與理財
該名媽媽在網路上發文詢問,表示她也覺得先生的做法不太對,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先生說與教孩子。該篇文章留言區全是反對父母的作法和謾罵。
每個人都在學習當父母,特別是以前的教育是只要孩子專心讀好書,其他事情不用煩惱。爸媽都不太會理財,也缺乏理財教育觀念,更需要與孩子一起共學兒童理財。
當遇到孩子省早餐錢,是想買「想要」,父母除了要求孩子分擔家庭經濟以外,也可以和孩子們坐下來聊聊:「夢想清單、認識需要與想要、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 圖片:媽咪老師Cindy整理
全文獲《媽咪老師聯絡簿》授權刊登
文章首圖:Shutterstock
【作者介紹】
媽咪老師Cindy
原本為幼兒美術老師,陪伴孩子成長中,學習了正向教養講師、陰瑜珈老師及兒童理財老師。期望透過推廣家庭教育讓家長們理解與孩子共學共成長的美好。
《媽咪老師聯絡簿》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weetmommy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