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想買, 哪來這麼多錢?
結婚、搬家、小孩出生時⋯⋯許多時候,都會讓人想添購一些家具或家電,但買這些東西可是很花錢的呢。
我想買新冰箱、電視、洗衣機、床和餐具櫥櫃,不過,洗衣機還是先用現在這臺將就一下吧。
電視和藍光DVD機也都還不急,先排出優先順序,再決定哪些是「絕對要買的東西」吧!儘管我心裡這麼想,先生卻滿腦子想著:「冰箱、電視和藍光DVD機都買吧!」但是哪來那麼多錢啊?
實際看到數字就會更節制
要是什麼都能買、什麼都能做,太太當然想買,更希望先生同意添購任何東西。
然而,婚姻生活經營得愈久,太太愈是會說:「雞蛋一盒一百五十日圓,好便宜!」
「半顆南瓜一百日圓,好便宜!」 「一條小黃瓜三十八日圓,好便宜!」
正因為她們總想買更便宜的東西,連一塊錢都要省,所以添購家具、家電時,就不免會想「哪來那麼多錢啊?」
然而,先生卻對這種事情毫無理解。因為他們把收入都交給太太管理之後,
腦中就完全不會考慮家裡的財務狀況。
先生會不帶惡意地說出:「好想出國旅遊喔!」或是「買臺洗碗機不就好了!」
甚至是「好想要一臺電動玩具喔!」
這時,我總會把維持目前的生活需要多少開銷全寫在紙上,讓先生親眼瞧瞧。
先生看到這些數字之後,就會願意接受不買的理由,改口說:「既然洗衣機還能用,那就再緩一緩吧!」
你以為我愛念嗎?
我都會跟先生說:「脫下來的襪子要丟進洗衣機喔。」
但要是惹毛他,他反而不肯丟,而我又不喜歡吵架,所以總想著要盡量溫柔地提醒他。
我知道只要我溫柔地提醒,他就會做到,但以後我還得要一直溫柔地提醒他才行嗎?只有我非得努力不可嗎?
好聲好氣說話 ,其實是為了自己
如果妳覺得這樣做是「為了先生」,就會認為「為什麼只有我得對他客氣?」
然而,這樣做真的是「為了先生」嗎?應該不是。
那麼,不妨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先不管先生,妳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如果妳想成為和藹的媽媽,口氣也想變溫柔,從今以後不只是面對先生,在孩子、身邊的人面前都想成為一個溫柔的人,那這一切就無關乎「為了先生」,
是為了成為妳想要的自己,對吧?
正因為妳覺得是「為了先生」、「先生都...」所以才會生氣,只要妳想著「這一切都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自己」,心情就會舒坦許多。
小孩可是我們兩個人的耶!
小孩都出生了,先生還是擺脫不了單身時期的心態,常像單身時那樣喝到很晚還不回來;或一如往常,只說句:「工作很忙」,就很晚才回家,根本沒有身為父親的自覺,心態看起來就像小孩出生前一樣。
明明是我們兩個人的小孩,卻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養似的。
讓小孩黏爸爸 ,培養親子關係
因為工作而晚回家,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這一點太太們應該也都心知肚明。
然而,太太們獨自面對寶寶的時間很長,因此內心不免忐忑。
有人說,男人對於自己成為父母的自覺不如女人,但太太也不能一手包辦照顧孩子的所有大小事。
現在放棄還太早!
太太往往會說:「孩子沒有我不行⋯⋯」,便總是自己抱著寶寶,自己哄寶寶入睡,擔負起愈來愈多的育兒工作。
若先生和孩子缺乏互動,就會漸漸覺得孩子像別人的,回到家還會覺得孩子很吵,甚至有種被孤立的感覺,或許還會因此不再喜歡這個家。
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要讓先生多與孩子互動,例如說:「爸爸一抱,寶寶就笑了耶!」或是:「爸爸一抱,寶寶就變得好乖喔!」如此一來,先生就會覺得寶寶很可愛,並開始萌生為人父母的自覺。
若能讓先生認為「我來抱一下,寶寶就沒事了!」他就會願意一起分擔育兒工作。
太太的任務就是要引導先生抱持這樣的想法。
摘自 宇津﨑友見《我是你老婆不是你老媽》/ 哈林文化
圖片提供: 哈林文化
數位編輯:吳佩珊、黃小羽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