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推動後,有個新關鍵字要留意:學習歷程,這調整了單一大考的重要性,111年大學考招新制,在申請入學管道,綜合學習表現占成績比重至少50%;其中,學習歷程是綜合學習表現很重要的部份。高職升科大,也是一樣的,甄選入學必須參採學習歷程。
學習歷程重要的目的,是要導引學生適性探索個人的天賦和熱情所在,能夠適性學習。大學招生方式,正朝「從看成績到看表現」轉變,更能關注學生三年來的傾向和熱情。
新課綱把課程分為兩種類型:「(教育)部定課程」和「(學)校訂課程」,除了既有的國家課程,各校還可因地制宜,發展適合自己學校的多元課程。
在高中、職階段,可以開設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和加深加廣選修課程,還有團體活動時間、彈性學習時間;國中、小則有「彈性學習課程」,可以開設4種課程,包括統整性探究課程、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為特殊需求學生開設的課程,以及其他像是自主學習、戶外教育、補救教學之類的課程。
「校訂課程」除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和舞台,探索自己、發現自己,學校依照在地情境與學生需求設計而出的課程,也會逐漸形塑出每個學校獨特的教育臉譜,讓學校開始和別人不一樣。
每個學生的天賦熱情是不同的,然而,針對台師大心測中心的性向和興趣兩套測驗結果,及6萬3522名國中生樣本進行研究發現,有高達51%的學生興趣與天賦沒有交集。
以後的教育重點,是要讓孩子能適性發展,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教育的思惟,要回歸每一個學習者的特質與差異。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教育部已經有具體作為,從制度面跟課程面來調整,而且國民教育與高等教育都有所變動,就是希望提供更多元、更彈性的學習路徑。
無論學生清不清楚天賦,都要面對選擇,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終身的變動歷程,天賦的探索、選擇、乃至於實踐,確實是重要課題。選擇也是需要學習、可以培養的一種能力,最關鍵的是,學生要清楚,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適性學習,適性發展,做最好的自己,已成未來教育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