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是一種驅動力,當孩子覺得學習有趣、有意義、是自己要的,就會源源不斷的想去嘗試。這也正是新課綱要談「自發」的原因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各種學習理論歸納出,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是最關鍵的環節。
研究指出,能自動自發學習的孩子,成績普遍比較好,主因學習較有效率、能舉一反三,記憶力也比較好;如果孩子在某一門學科有成就感,在其他學科也可能表現較優;甚至,學習動機高的孩子,比較不會因為壓力大而抱怨頭痛或肚子痛,因為大腦的動機系統啟動時,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安撫受壓系統。
理論之外,實務情形又如何?本期《未來Family》進行「田野調查」,採訪超過30位有高學習動機的學生,彙整出五個觸發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有趣、有成就感、有未來性、是自主的、是挑戰的。大腦天生是愛學習、閒不住的,人生來都有學習動機,關鍵在於如何觸發、如何維持。本期主題就從多方面探討如何讓孩子能夠自發,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