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瑜亮(阿亮老師) 很多人不同意「天才,是一分的天分,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這句話,總覺得成功的人都有很多的資源和天份,甚是還有人把天分換成「一分的運氣」加九十九分的努力......
據說這句話的出處,是來自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或許,有什麼東西是他的經歷和高度才看得見,而我們卻無法觸及的?
可知?他小時候有過這樣一段經歷:
愛迪生先天就有追根究底的天性,譬如說「一加一為什麼是等於二而不是四?」「風是怎麼產生的?」所以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媽媽就收到了老師的書面通知,判定小愛迪生是一個精神有缺陷的孩子,趕出了校園。母親不願接受這個說法,便開始順著他的好奇親自栽培他......
有看到重點了嗎?是天份,愛迪生的母親相信並順著他的天份。
不只是孩子有天份,而是母親相信孩子、看見孩子的天份,並帶著孩子在天份上努力,努力,再努力。
那一分卻是關鍵中的關鍵
這次奧運會有許多好手代表台灣征戰,不論成敗,背後都有日復一日、煎熬難忍的訓練和努力,才有登上國際舞台的這一天。
如果去看他們的背景介紹,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共同點,就是幾乎都有一段「在幾歲的時候被誰誰誰發現了他的天賦」的故事,不論是幼稚園打羽毛球就打贏國中表哥的戴資穎,還是全運會接力掉棒舉重卻輕鬆奪金的郭婞淳……
回到那句話,「天才,是一分的天分,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是的「天分」只佔一分,但那個一分卻是關鍵中的關鍵。
教學這十多年,父母把孩子送來的心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探索」、「訓練」和「栽培」。
探索心態的父母,認為世界很大,希望拓展孩子的眼界和學習領域;訓練心態的父母,通常是想要提升孩子的程度表現,或是認為孩子應該要學會什麼;而栽培心態的父母,是已經看見孩子的領域天賦,希望替孩子找到最適合的引路人。
哪種心態的比例最高呢?
是訓練心態,尤其是想要替孩子「補洞」的那一群,也通常是父母最焦慮、孩子最不快樂的一群。如果能預見啟發孩子興趣的老師,那倒無妨;如果遇到的也是想要訓練孩子的老師,那孩子往往就更不快樂了。
教育教養上最大的迷思,不是太崇拜努力的價值,而是太忽略天賦的重要。
於是才會常常聽到「你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再努力一點,你就能……」這樣的內容。而這背後還有一件更令人沮喪的事情,就是很多在學習路上不那麼努力的孩子,是因為他已經失去了熱忱,更失去了自信。
所謂在「天分」上努力,不是為了贏過別人,而是能夠把事情「學得會」,在過程中取得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會有自信。
常常在演講中問父母一個問題:「能否立刻說出孩子的天賦是什麼?」在場的父母有的能立即反應,但多數都是面面相覷,皺眉苦思。這時我會說:「多花點時間觀察孩子,陪他探索這個大大的世界,一定可以看見孩子的天賦。」
所謂天賦,並非對應未來的「職業」,而是天生的氣質與特質。順著天賦發展,不見得比較輕鬆,而努力依然重要,但孩子肯定會更願意全力投入;願意全力投入,便更有機會自我實現、登峰造極。
音樂劇《貓》的創作者吉莉安.琳恩(Gillian Lynne)一度被判定學習障礙,幸好遇見懂得觀察她的醫生;被逐出校園的愛迪生有位願意相信並栽培的母親,成就了他偉大的成就。 那如果,把郭婞淳關進教室讀書、要戴資穎努力考上律師呢?不知道,問他們吧。
願每個選手都能在國際舞台上實現自我,願每個孩子都能遇見自己的伯樂、發展自己的天賦。
▌亮語直播講座:《疫情下的教養三部曲》
https://tinyurl.com/286kcwrf
圖片提供: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數位編輯:黃晨宇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