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的動力
1986年,兩岸關係仍然嚴峻,世界趨勢變化愈形複雜且快速。就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都迅速變化的環境下,《遠見》於7月正式創刊。
創辦人高希均教授指出,創辦《遠見》的宗旨有二:
第一,是傳播國際知識,包括不同的領域、主題及人物,使中國人瞭解國際社會中的世界觀。因此,《遠見》的英文名字是:Global Views。
第二,則是要提倡遠見,期盼透過媒體的報導,能夠讓讀者揚棄個人的偏見與一己的短見,代之以爭千秋的遠見。這就是取名為《遠見》的原因。
為實踐這樣的理想,《遠見》雜誌始終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透過嚴謹專業精神和流暢生動的文字,致力於普及國際知識,提升進取的世界觀。
內容方面,以國際及兩岸間重大的趨勢、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為主要取材方向。經過專業編輯採訪、分析、比較出來的國際趨勢,是知識性的、觀念性的,更是啟發性的,提供讀者掌握世界趨勢、瞭解自身處境和借鏡他人所長的世界觀。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不受歡迎的大人,常不自覺地批評孩子。孩子屬於「無力反擊者」,被批評了很難像我這樣反質詢。欺負弱小,本質不是好人。大部分年輕母親比我良善,孩子被批評太胖、太瘦、太矮甚至太高(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她們的情緒容易被影響,或是自責。我不。因為那不是我的問題,是批評者自身的人格問題。
母親想要教,絕對不能硬教,必須要示弱一下,並且感謝孩子做的這件事幫了你的忙,孩子自然會得到成就感。這也是阿德勒的教養心理學所講到的,不要隨便稱讚孩子什麼好棒,那只會養出討愛型的小孩,不如感謝他在某件事的確幫了你的忙。
家長總是為了「比較」,成了孩子無形中的壓力│教養好文就在未來Family
流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失準?公費流感疫苗都白打了嗎?
「你不是一般人!你是兩個孩子的爸!其實你現在的累,也只不過四成而已!」很妙,當我這麽想的時候,竟然也能多一點衝勁,腰雖然酸但也挺得更直了。喊話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我發現最自然也最有效的,就是「肯定自己當下的角色」。
提姆庫克日前在法國(France)參加公開行程時,於媒體受訪時談論了寫程式的重要性,「我知道現在很多非英語系國家的孩子們都會積極學習英文,並且英文也是校園內的必修課程之一,但對我來說,我認為學習程式語言,比起學習英語還來的重要。」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