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是暖男,耐心總是用完,但不知是命運的急轉彎,還是人生一連串不經意堆疊的必然結果,七年前 (2008) 開始了長期在家、全職/兼職的陪吃陪睡 + 把屎把尿人生。
由於自身的專業訓練 (心理諮商+教育),早在老大誕生之初,家中就已有「研究、執行、檢討、再執行」的SOP,好面對孩子的種種「疑難雜症」。然而,愈是在每日呼吸著廚房與廁所的異味,聆聽著杜蘭朵公主 (老大) 與變身怪醫 (老二) 的悲憤,才愈發現,「疑難雜症」的起因,是父母,不是小孩。
不可否認,有些小孩的行為問題的確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影響了家庭和諧。然而,孩子不會「自願」成為父母的眼中釘,行為及習慣主要是後天養成;即使真是孩子有問題,但掌握權力與資源的,是父母。如果我們不改變,孩子只好被動的、無助的反應......掙扎…...放棄…...
這看似平凡無奇的道理,卻被我奉為金規玉律,開始寫、碎念、說理、動情…希望能分享到天涯海角。就這樣,在文字中,自然地藉著心理諮商的專業,聊點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志業……隨著愈多的共鳴及與父母們的感性交流,不禁去想:除了文字,我還能做得更多嗎?
就這樣,工作坊誕生了!--想要幫助人在自身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在生活不劇烈變動的可行性中,漸漸轉化。有人幸運地經歷宗教式的救贖,或者走在偉大治療師為其展開的心靈旅程,但絕大多數人,只能盡力在分秒的流逝中,探尋成長的契機。
如果你也是那絕大多數人中的一份子,我邀請你,在分秒的流逝中,找到各自在家裡最舒適的位置,開始與孩子一起成長。
你好,我是醜爸。
覺醒可以開啟許多親子關係的可能,父母也會學習到原來只要把注意力放在當下,不把自己既有的觀念當成聖旨,親子間經常可以順利找到各種解決方案。這樣的親子關係是獨一無二,帶出來的教養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告訴你的。
每個人的生命中一定有或大或小的問題,而我們也都學習著去面對。問題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們如何回應?是當下的、有生命力的面對問題,還是一股腦兒地用舊方法、無效的態度在應對?
每次談到原生家庭,總是有人發問:「難道我們的父母沒有原生家庭的課題嗎?」有,光從他們抱怨祖父母輩的力度就可見一斑。但他們都不想改變嗎?他們為何無法同理我們?還是其實這對他們而言不是個「問題」?
相信自己,我們都有轉化的能力。梳理著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可以看見現在的自己。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卻可以選擇如何回憶。帶著孩子,一起「重生」些父母曾經和你一起的經歷,讓孩子看見更完整的「你」。
如果每次孩子在公共場合開始不耐、發出聲音、甚至走動時,我們可以先想想「為什麼『想要』孩子規矩坐好?」安頓好後,告訴自己「坐好坐滿」不是孩子的本質,但也不表示他們做不到,而是需要你的幫忙、你的陪伴。
別忘了,可以欣賞自己的每一次嘗試,妳的力量、妳的勇敢,不會因為失敗的溝通而離開;妳的價值、妳的需要,不會因為失敗的溝通就變得不重要,妳還是妳!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