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是暖男,耐心總是用完,但不知是命運的急轉彎,還是人生一連串不經意堆疊的必然結果,七年前 (2008) 開始了長期在家、全職/兼職的陪吃陪睡 + 把屎把尿人生。
由於自身的專業訓練 (心理諮商+教育),早在老大誕生之初,家中就已有「研究、執行、檢討、再執行」的SOP,好面對孩子的種種「疑難雜症」。然而,愈是在每日呼吸著廚房與廁所的異味,聆聽著杜蘭朵公主 (老大) 與變身怪醫 (老二) 的悲憤,才愈發現,「疑難雜症」的起因,是父母,不是小孩。
不可否認,有些小孩的行為問題的確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影響了家庭和諧。然而,孩子不會「自願」成為父母的眼中釘,行為及習慣主要是後天養成;即使真是孩子有問題,但掌握權力與資源的,是父母。如果我們不改變,孩子只好被動的、無助的反應......掙扎…...放棄…...
這看似平凡無奇的道理,卻被我奉為金規玉律,開始寫、碎念、說理、動情…希望能分享到天涯海角。就這樣,在文字中,自然地藉著心理諮商的專業,聊點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志業……隨著愈多的共鳴及與父母們的感性交流,不禁去想:除了文字,我還能做得更多嗎?
就這樣,工作坊誕生了!--想要幫助人在自身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在生活不劇烈變動的可行性中,漸漸轉化。有人幸運地經歷宗教式的救贖,或者走在偉大治療師為其展開的心靈旅程,但絕大多數人,只能盡力在分秒的流逝中,探尋成長的契機。
如果你也是那絕大多數人中的一份子,我邀請你,在分秒的流逝中,找到各自在家裡最舒適的位置,開始與孩子一起成長。
你好,我是醜爸。
「強迫」會讓孩子「無法證明自己的判斷」,甚至「被迫接受自己是錯的」。在服從權威與無力違逆自己的本能直覺下,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覺察能力感到困惑,甚至也加強了每次說「不」的力道。但是,父母也不應放任而不加以「引導」。我們的責任是引導他們......
當煮好一桌菜卻被潑冷水,無論對方的理由或心態為何,一種「為你的付出卻被你的輕忽給抹煞了」的憤怒,實在是很難避免啊啊啊!!
我們經常在生活的漩渦中,不經意地被拉扯到緊繃的臨界點;當我們驚覺,試圖奮力爬出時,卻總以「暴走」收場。相信你跟我一樣,嘗試過許多「妙招」,但仍徒負乎乎,欲振乏力。其實,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沒有從自己身邊找尋真正適合的資源。
說一個故事,其實只是簡單地把發生過的狀況描述一遍,然而,是用「孩子的角度」來述說。因此,他的感受與想法,在故事的進行中得到同理。
熱門商品